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8-10-21单鹏琦
单鹏琦
一、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手脑结合
在美术活动课中,教师要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画画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我的课程表》一课,让学生了解课程表要有什么内容。然后利用教师亲自示范课程表的做法,让学生明课程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步骤,如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本课中我从观察力的培养“对比我设计的课程表和普通课程表的区别”,从概括能力的培养“用了哪些方法制作”,从创造力的培养“你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表现出来吗?”等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我在巡视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如:选材、构思、色彩、新意等方面予以肯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主要方法
动手实践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包括折纸、剪纸、粘贴、泥塑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参与意识
在美术课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在讲授一年级美术课《早餐》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早餐图片,然后出示做好的早餐,让他们分小组探究早餐的做法,看谁先学会,就能当小组的小老师,看谁有创新,还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作品。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互教互学,还有创新。于是我就顺势引导,比一比,看谁能创作出更有新意的早餐,并且能给自己制作的早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二节课,同学们的早餐都做完了,在展示与评价环节我设置了以我给自己选早餐的活动,选出一部分先完成的作品摆在讲桌上,每个同学给你最喜欢的早餐贴一个小贴贴。整个活动中看着同学们开心得像小鸟一样,我也尝到了新思路、新理念给教学带来的生机。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充满情趣中创作。通过自己制作早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启发想象思维,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在教学《昆虫一家》这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将孩子们带入昆虫的世界,让他们认识、观察各种各样美丽的昆虫,再让他们表演各种昆蟲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认识进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演、欣赏,很快进入状态,画得很好。有的画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画瓢虫在做操……而且昆虫的花纹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张。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发挥,我不禁沾沾自喜,同时也问自己:是否还能引导他们再发展?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橡皮泥、可不可以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黄底黑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用彩纸剪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用各种方法制作的昆虫,得意地看着我。同样是表现昆虫,教师备课时想到的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绘画,而孩子却能想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色彩、进行造型上的夸张。同一个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不只是画一画,还可以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绘画更多,孩子们可以自己动脑筋解决,也可以与小组里的伙伴一起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同样的一节课,孩子们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三)创造互动条件,增强学生动手参与信心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放在美术教室,以便学生在课间就能参观。特别是自己的作品被选中来展览,学生在看展览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作品其实也不错,还有许多其他小朋友喜欢自己的作品,就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无疑是增强了学生动手参与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欣赏孩子的作品,多以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学习,多以会心的微笑看着他们,使传承传统文化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对一幅作品的评价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理解能力的过程。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评价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应当分层次评价,进而就能刺激学生的动手参与信心。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有计划地组织、有步骤地训练,将小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