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づ嘌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2018-10-21韩喜华阎伟静韩昉

科技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学英语创新型思维导图

韩喜华 阎伟静 韩昉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医学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专业医学英语因为其教学内容特殊、专业性较强,大多数医学英语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单纯的词汇和翻译教学上。而国内医学高校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大多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开展进行。本研究在医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训练,以医学英语作为教学内容与载体,在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开展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具体来说,词汇、阅读、翻译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中,贯彻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旨在达到以语言教学为切入点,带动学生思维发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改善学生对词汇的长期记忆、提升阅读速度、增强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这种思维能力扩展至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自身生活的管理,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医学英语;思维导图;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国际交流势必越来越多。就医学领域而言,各国之间逐步开展学术交流、专业探讨、甚至于医生可能会面对国际性病人,这些都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作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分析了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后,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词汇、阅读和翻译,并结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进行探索。也就是说,在医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训练,以医学英语作为教学内容与载体,在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开展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具体来说,结合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创立的思维导图,依托医学英语教学对医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改善学生对词汇的长期记忆、提升阅读速度、增强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创意思维能力、提升理解力及学习能力。旨在通过语言学习,带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符合高等医学院校特点、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一、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医学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由两部分组成: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其中重心应放在专门用途英语即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专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特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一定的专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和研究的能力。在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大背景下,ESP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学者梁正溜、杨惠中、秦秀白、蔡基刚等人为我国的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论证和研究,为各类高等院校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正如学者蔡基刚所提出的:“随着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针对这一方向,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如何高效地开展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不同学者摸索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调查总结显示,ESP的教学大多在高等医学院校的高年级阶段展开。从教学角度而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侧重于语法分析、词义辨析、课文翻译等表层结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整体能力,达到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医学院校是一个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特殊院校,医学生需要为将来的工作积累一定的英语能力,其中最基础的是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这两种能力有助于未来的医学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而这两项能力提升的前提是一定数量的医学英语词汇积累。实践证明,单一英语专业或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求。因此,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教学内容,也需要考虑有效的能力提升方法。

二、思维导图的介绍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9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大脑万用刀”,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也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的利器,[1]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原理是诱导人脑的放射性思维,以一个词或一个主题为中心展开,逐层向外放射,使所获得的信息规律化、系统化而增大加大脑运作的效率。[1]因此,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习力、思考力和竞争。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形象化,将一个中心关键词向外发射,呈现出放射立体结构。利用图像记忆和自由发现联想,有利于使用者扩散思维的展开,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将思维导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整个医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全面铺开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方法应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更为关注思维导图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发挥的作用。为此,作者所在的课题小组开展了教学研讨,针对医学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活动及作业形式,并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及对比。现初步反馈如下:

(一)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医学英语词汇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词汇量积累不足、规律性差,从而导致边学边忘的情形。为此,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医学词汇类的学习、以及医学词根、词缀的积累中。比如,人体各个系统的英语表达中,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几大系统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呈现,以图像带动词汇学习,充分激活并调动右脑,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在作者教授的班级中,主要采用思维导图中的“全文字思维导图”和“图文并茂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老师对思维导图基本信息的讲解、示例,邀请学生应用色彩、图形和符号等形式,绘制从医学词汇和词根思维导图,强化了词汇的长效记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對于医学词根、词缀而言,学生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借助思维导图将词根、词缀分类。每个同学按照自己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体现了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激活右脑,实现词汇的有效管理。

(二)医学英语阅读教学

在作者所在的医学院校,大学二、三年级开展医学英语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和《医学英语文献选读》。在两本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作者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常规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适当参与为辅的形式。讲授完毕后进行随堂反馈,发现学生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接受程度不一。第二种方法方式是学生为中心,将课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发现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篇章结构等了解的更为透彻,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根据学生反馈,几次尝试之后,学生感觉对思维导图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喜欢拿笔将文章“画”出来,这样才能对文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对于《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一书而言,收录的都是报刊文章。因报刊文章类型特殊,语言稍有难度,学生往往迷失在阅读当中。作者鼓励学生结组合作,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文章,共同绘制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学习效果远大于教师的传统教授。学生反馈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速度、增强逻辑思考能力,并能够清晰地找到文章的脉络与重点。

(三)医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翻译的教学板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框架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医学英语翻译的部分进行了思维导图的设计,呈现出直观的知识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并能够归类分析。根据学生反馈,关于医学英语中“词性转换”翻译的方法,同学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将词形转换的几种类型用图像加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思维导图,一目了然。

目前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在实践中,更多的方法还有待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摸索。

四、小结

本文将思维导图在实际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概括总结出来,从词汇、阅读、翻译等语言角度作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逻辑、分析、理解、组织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及彼,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资璧,卢慈伟著.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赵贵旺主编.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焦培慧主編.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医学英语创新型思维导图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过渡试点课医学英语词汇记忆调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