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尔尼卡》教案

2018-10-21蒋晓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法西斯表现手法毕加索

蒋晓慧

一、画家简介

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PPT显示毕加索肖像)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十几岁就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早期话近似表现派为主题;后转入写实。1930年有明显倾向于立体派、超现实主义。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1.得出立体派的定义

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用几何形体的形式,重新叠加在一个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出时间的延续性,并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就叫做立体派,又称立体主义。

师:《格尔尼卡》是在二维平面表现出来的,那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用三维动画表现的格尔尼卡,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毕加索画这幅画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的呢?

1937年4月26日,那本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瞬间被夷为平地。这件事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于是就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表达了他对法西斯的暴行表示强烈的抗议。

二、画面内容分析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分析一下,毕加索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控诉法西斯的罪行的?这些对象又各代表什么含义?

师:同学们,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后才完成的。

1.牛

师:在这幅画中最突出的形象是什么?

生:牛!

师:西班牙有一项运动是?

生:斗牛

师:西班牙的牛是最凶猛的,而西班牙的斗牛士怕不怕它呢?

生:不怕

师:这幅画中变形的牛,它的面目表情有什么特点?

生:看上去很凶恶。

师引导:恩,很冷漠、无情、凶残的样子。那用它代表着什么呢?

生: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

2.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

师:回答的非常好!牛的下面是抱着已死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的表情特征是什么?

生:仰头痛哭。

师:那同学们把它与这幅画进行对比一下,(出示《圣母与圣子》)

师:这位母亲是亲切和温暖的

师引导:死去孩子母亲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

生:像两滴眼泪,表示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痛苦。

师引导:对!悲痛的母亲两只眼睛已变成两滴眼泪,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3.马

师:这样安排使受伤马的形象非常突出。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面目狰狞,发出嘶吼,

师引导:恩,面目冷漠、无情的发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

生:代表着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

师:他象征着什么?

生:西班牙遭受痛苦的人民。

4.躺在地上的战士

师:回答的好!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战士,请同学们分析他的形态特征?

生:他拿着一把断剑的剑柄。

师引导:剑为什么是断的呢?

生:与敌人战斗时砍断的。

师:士兵左手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许多线条。

师:那表示什么?

生:手纹

师:那是在战场上被敌人划下的伤口。

师:士兵的肢体是完整的吗?

生:不是。

师:对!已经支离破碎。死去的士兵眼睛却是睁着的,为什么呢?

生:表示他死不瞑目。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英勇奋战的士兵,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师引导:画面中为什么要用灯取代太阳呢?这盏灯像什么?

生:因为这盏灯像人的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营造一个“冷酷的梦境”

师:回答得很对!

三、艺术特色分析

1.色彩:黑、白、灰

师:这幅画中主要有哪几种颜色?

生:黑白灰

师:对!黑、白、灰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黑、白、灰)

师:那老师给它上其他的颜色,你们觉得怎么样?哪一种更好?

生:黑白灰的好

师:回答的很好,整幅画是用错宗复杂的黑、白、灰色块更能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

2.构图:饱满、均衡

师引导:画面中心,用许多不同的亮色相互交叠,构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抽线恰好将这幅画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形象,如果缺失其一,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失去平衡

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构图特征?

师引导:是否饱满?

生:平衡。

生:饱满。

师:(板书:构图:饱满、均衡)

3.造型:夸张、变形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和画面左下角士兵的手作对比,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他的手变形了。

生:他的手画的很夸张。

都很正确!我们发现习作上的人物形象复杂,有亮面暗面之分,使得人物具有体积感。而这一张仅仅是用线条勾勒。这有什么优点呢?

生:简明、概括。

师:对,用概括性的线条去表现画面中夸张、变形的形象。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造型特征?

生:夸张、变形等

(板书:造型:夸张、变形)

4.表现手法:象征

师:画家用这些夸张、生动的形象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和对受难民众的同情,这种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象征。

师:对!(板书:表现手法:象征)

四、教学拓展

这场灾难过去快80年了,格尔尼卡现在也重建了,(展示图片),变得比原来更美了,也成了世界旅游胜地了。《格尔尼卡》这幅画现在陈列在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博物馆。《格尔尼卡》的立体画和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却给后人帶来了无尽的遐想。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艺术家从《格尔尼卡》中得到了怎样的启迪。

(展示图片:邮票、雕塑、服装、生活用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真正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猜你喜欢

法西斯表现手法毕加索
毕加索的厨娘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厚重感
看不懂没关系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关注历史中的人与课堂中的人
法西斯是一种刑具
庞德的一种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