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そ逃工作的路径探寻

2018-10-21陈素婷

科技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摘要: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思想领域。本文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角度,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意义及其现状进行挖掘,探寻出借助课堂教学的力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力;挖掘隐性教育魅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力;加强校园文化熏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等可行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寻

现今,我国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以及矛盾凸显期,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文化愈发多元,这些不仅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想面临多元化选择,社会责任弱化,一定程度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建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寻作为一个深刻的课题来研究,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内涵丰富、言语简练,还能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与要求。首先,学生进校的分数门槛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建设,与高校迅猛发展不协调,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同的。但也无可避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现代高校学生在行为方式、思维判断及人生追求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个性;学生们崇拜的对象不再是科学家、发明家和思想家,而是巴菲特一般的商业巨子等;个别学生追求“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式的物质至上爱情观;甚至存在少数高校学生出现心态躁动、思想偏激,使得他们抵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体系。

第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伴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速,这使得在不久后面临就业的高校学生心理出现危机感,从而传统观念、历史底蕴、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冲击,这对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高校生而言是一种挑战。

第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部分都是专职辅导员,大多数的辅导员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对高校教育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经验不多。目前高校中大部分情况是一名辅导员负责整个级数百名学生的管理,影响了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工作。

第四,近年来,高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广告信息,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校园的文化氛围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

虽然当前状况有一定的劣势,但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底蕴仍然良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设立既定目标探索前进。

三、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路径

(一)借助课堂教学的力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力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互融通的教学体系。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以及开办专题讲座、报告完整条理地讲解、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髓,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此外,辅导员可以借助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力量,将思想修养和知识渗透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当中。在关注渠道上,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等途径,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思想动态,及时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赞和引导;在学生活动中,辅导员可以深入各项活动台前幕后,结合“敬业、和谐、友善”等关键词进行思想指导;在学生考风问题上,通过诚信考试签约仪式,提醒学生诚信考试、文明做人。如此种种,以课堂“知”直击课外的“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实际行动中,全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力。

(二)挖掘隐性教育魅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力

所谓隐性教育,是借助间接、内隐以及渗透的方式来对学生价值选择、调整以及行为进行影响。它借助教育者人格、精神文化、组织制度以及校园物质空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间的良性循环。

第一,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争做“白富美”式辅导员。在高校当中,辅导员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文化观念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面前展现“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的高尚形象,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辅导员作为隐性教育的主导教师,其一言一行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凭借人格魅力辐射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指引者,进而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二,培养模范榜样群体,引领核心价值观形成。在典型树立上,通过校园的先进人物,开展班级励志教育,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共促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习的目标。在班级中,注意挖掘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发挥同学的个人优势,带动同学共同学习,共同前进。另外,学生的日常管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模范,正所谓“见贤思齐焉”,积极营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三,细化学生日常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组织建设、奖助贷勤补、学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及感染。辅导员作为评选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奖助贷学金的评选,必须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包括政策、方法以及奖励措施,中期的评选环节,包括条件筛查、资料审核、综合对比等,后期的公示工作,均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拉关系、走后门、个人情感喜好等现象发生,同时凭借评选的全过程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心服口服,树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熏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

校园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合理设计组织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学院“校园文化节”及“综合素质联赛”契机,开展“学以修身、辩以明智”辩论赛、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书报告会等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比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深入开展“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借助“雷锋月”等节日开展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文化形式活动中进行人文熏陶。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引导学生爱国爱民、感恩社会、文明礼貌、诚信做人、艰苦奋斗的品格形成,从而发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

(四)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

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外化途径之一,对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基础性以及巩固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价值观的养成,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义工教育活动过程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服务队可以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共建书香校园”等主题,开展“捐赠一批学习与教学用品、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现状社会调研等关爱留守儿童专项活动,让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入群众调研,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育,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鼓励学生参加探访老人、义工支教、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从帮老人剪一次指甲、洗一件衣服的行动中体会关爱、友善的价值,从一次无偿献血感受互助、奉献的可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公民主体认知力,凸显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参加“展翅计划”或其他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性质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去认识自我,验证敬业感、责任感的深刻内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升华实践引领体验育人的作用。

毋庸置疑,无论社会意识如何复杂多变,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从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学生要学会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作为辅导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认知力、塑造力、整合力和践行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顾钰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4:5155.

[3]鄢新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7576.

作者简介:陈素婷(1984),女,汉族,广东湛江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