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18-10-21孙彦雨
摘要: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接受知识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广,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信仰及选择产生了偏离,对本民族文化不认同,转而追崇西方文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及表现,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容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也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具体变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能否正确的看待自身的文化,能否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充满自信,同时对其他民族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文化自信并不是指的是文化本身的自信,其主体是人,不是文化。就是我们作为社会发展中个体,对我们祖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1.原因分析
首先,表现在大学生自身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不了解。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是我们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精神武器,其中有许多优秀文化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现在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或是教育的部分缺失,在某些方面变现出自己文化底蕴的不足。例如,一些大学生不清楚什么是四大名著,也不清楚什么是四书五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自身本民族文化的不了解,谈何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这种不了解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情感上的缺失,从而也缺乏对自身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还有外界因素对大学生的冲击。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越来越进步,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从之前靠人们的口耳相传,再到后来的纸质传播,到现在电子媒体的盛行,接受知识渠道的拓宽是好事,但是大学生在激荡的文化交流中面临着多种文化形态,既有社会主义文化又有资本主义文化,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过程中,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会被其他文化所腐蚀,最终导致思想上的混乱,道德行为上的不规范和思想上的不坚定。一些大学生一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不会选择舍弃个人利益去维护国家利益,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更多想法的是如何更好地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我们积极倡导推动文化的多样性,也积极与世界文化进化对话沟通,但并不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丢弃本民族文化,试问,一个民族,没有其民族之根,如何在如此浩瀚的世界文化中生存。
最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存在脱节问题。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不管了,孩子的教育完全依靠学校是不对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家庭良好氛围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是巨大的。全社会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倡导也是必要的,组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加强宣传,对大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
2.具体表现
首先,表现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低。文化交流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学生群体是思想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更渴望去了解到更多的知識。但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一些外来的不良的思想也借助文化传播的渠道,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得一些大学生淡忘了本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转而追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使得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怀疑。总的来说,大学生们对优秀文化的认知还处于表面阶段,还不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真正付诸于实践,如何在文化交流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抵制不良文化对自己的侵蚀,还需要整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积极引导,这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其次,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等,对我国传统的牛郎织女、屈原投江等故事却知之甚少,对欧美大片侃侃而谈,在谈及我们的四大名著的时候却哑口无言。部分大学生们在心理上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推崇和崇拜,在行为上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效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是需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支撑的,习总书记在谈话中,多次引经据典,说明我们老祖先的东西不能忘,在国企改革中,我们就要发扬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老区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就要发扬我们老祖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不可否认,西方文化中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抛弃本民族文化,树无根不能活,水无源不能流,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树立正确的方向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方向,不能偏离也不能脱离这个方向,同时,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牢固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牢牢坚守文化阵地。“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的精神支柱。现在的中国已不是那个在政治舞台上没有话语权,任人欺凌的国家,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带着促进共同发张的主张自信而坚定的走向世界。
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及拼搏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人再一次自豪的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根据本国国情,做出了许多创举,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去解读。在国家有难时,我们会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傍晚看到美景时会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句,在教育方面会坚持因材施教,在为人处世时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都是老祖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东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非但不能忘记,更应该继续发扬,同时还要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加强自我教育,在面对多样文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文化以其特有的作用,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表现出自身文化主体意识不够坚定,有可能会被误导,进而对本民族自身文化表现出立场不够坚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使其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并不代表我们要闭关自守,只欣赏自己的文化,我们欢迎其他民族文化中优良的部分,但是大学生们应该有辨别的能力,知道什么是腐朽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西化我们的,什么是应该被剔除的,文化的发展需要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取长补短,但是不能忘本。在欣赏欧美大片的时候,要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不能被其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所腐蚀。大学生们只有有了鉴别的能力,才能明确不同文化的优劣,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了解我们民族历史的基础上,对我们的革命先烈产生深深地崇敬,从而从心底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及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2]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
[3]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作者简介:
孙彦雨(1993年—),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