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伟大斗争思想的三重逻辑

2018-10-21胡哲峥

文存阅刊 2018年23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斗争思想展现出了三种逻辑,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是理论逻辑,该逻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其次是现实逻辑,该逻辑能够合理应对并能够顺利解决现代中国的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是实践逻辑,该逻辑能够在变革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伟大斗争;三重逻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主义的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历史任务,一定要时刻准备发展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伟大斗争。”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伟大斗争。尤其是在“7.26”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新时代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同时还需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伟大梦想。对理论进行了全新的概括,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深刻的体现了“四个伟大”所具有的内在逻辑,伟大斗争在“四个伟大”中占据首要位置,这对伟大斗争的历史定位、哲学基本问题、基本规律等理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些重要理论,对伟大斗争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挑战能够成功应对,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能够顺利抵御,所遇到的重大阻力能够不断克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一、灵魂与指南:理论逻辑

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人类规律、自然社会规律都因此而得到了揭示,呈现出科学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同时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意识形态,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伟大事业时,为广大人民群众、工人阶级、马克思主政党提供了指导思想,呈现出了革命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仅仅强调解释世界,而是更加注重改变世界。马克思曾在1845年说过“哲学家们仅仅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去改变世界。”[1]改变自然界、改变人类社会、改变人类自身都属于改变世界。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非常明显。这一实践能够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能够真正的改变世界,达到世界革命化的目的。列宁曾经说过:“世界并不能满足人的所有需求,人们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点。

列宁一直以改变世界为目的,把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密切结合,带领民众进行广泛的革命斗争,成立了全世界首位社会主义国家,把世界革命化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现实。列宁对“改变世界”的思想动力进行了研究。列宁为了能够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求,发表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列宁认为:“辩证法的实质是把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并对矛盾的部分认识”[3]也就是说,所有事物构成了矛盾统一体,它们都是由统一的对立面构成。列宁还认为对立面统一是在人的精神方面、自然界、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还是事物自身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不断地推动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列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3]这促近了“改变世界”、“世界革命化”不断发展。

在列宁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进行了继承。毛泽东曾说过:“对立统一的法则也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它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法则,列宁常常把这个法则称为辩证法的本质,是辩证法最核心的成分。”[4]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详细论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斗争是矛盾双方进行对立排斥的主要因素。从哲学方面来看,斗争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存在着各种形式,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斗争的一部分。“改变世界”这一伟大使命要想能够顺利完成,必须要开展革命斗争。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进行了斗争。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胜利、新中国的建立都是通过斗争获得的。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斗争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健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也离不开斗争。在1962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演讲,在会议上指出:“从目前算起,50年到100年之间世界的社会制度将会发生彻底的变化,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与此相比,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处于这个时代之中,必须时刻准备着进行伟大斗争,这些斗争和过去的时代斗争有着不同的特点”[5]

总体来看,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对于如何改变世界,完成世界革命化的思想不仅能够一脉相承,而且还与时俱进。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座谈会上,习近平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鲜明的实践特点,不仅仅能够解释世界,而且还能够积极地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6]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著作、辩证法的实质、世界革命化理论、改变世界理论、事物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不断推动事物发展等理论思想,能够促使我们在进行伟大斗争时找到理论来源和哲学依据。

二、问题与回应: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以及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同志一定要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树立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要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不同于以往特点的伟大斗争。这里所说的伟大斗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所发生的阶级斗争并不相同,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而是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行的变革和创新,是为了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采取的回应挑战、突破遏制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斗争。

第一,伟大斗争在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呈现出特殊复杂性的特点。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實施,我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迈进。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经济压力不断增大,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及时转变,经济结构也要重新调整。社会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在教育、养老、生态环境、医疗、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险峻,各种麻烦层出不穷,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受到了一些敌对势力的阻挠。因此,伟大斗争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

第二,伟大斗争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程现出彻底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提供了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解决人类问题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具有更加强大的政治勇气和中国智慧,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打破原有的体制障碍,破除固化的利益藩篱,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所具有的创造力与和凝聚力。除去已形成的利益藩篱,多啃硬骨头、向深水区发展、向险滩进军,这是进行深化改革一定要面临的挑战。

第三,伟大斗争在进行全面依法治国时表现出现代法制性的特点。正如前文所说,伟大斗争呈现出了新的历史特点,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大规模群众阶级斗争,也不是群众运动,而是以法制为基础,进行的伟大斗争。在进行伟大斗争时不能主观随意,一定要创造性地进行伟大斗争,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思维框架,确保伟大斗争一直朝着法制化的正确道路不断向前发展。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指出:“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发展的最本质要求和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逐渐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我党执政兴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这表明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时,一定要全面依法治国。

第四,伟大斗争在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时呈现出生死攸关的特点。党要想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不断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有力的政党。只有党建设的更加完善,才能保证我党青春永驻,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我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面临的重大挑战、抵抗存在的重大风险、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向新的胜利不断迈进。

三、变革与创新: 实践逻辑

要想取得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和战略自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坚持战略自信,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在伟大斗争的新实践中开辟伟大斗争的新境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保持充足的自信,伟大斗争必须要靠科学的理论来指引,一定要确保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高度自信,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伟大斗争得到保障,在科学制度的保护下,确保斗争永不懈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高度自信,凭借道路所具有的优势不断推进伟大斗争,保障伟大斗争能够走正确的道路,即不走左倾路线,右倾路线,也不走西方的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斗争能够在正确道路的引领下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指出,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的革命斗争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在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真正的站了起来,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群众无私的帮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不断巩固新生政权,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充分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干劲,释放了广大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必须把人民群众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继续紧紧依靠人民,赢得民心,伟大斗争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脚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党情,以及中国先进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现实问题、发展难题、时代主题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治党治国治军、国防外交等方面的深刻理论,具有丰富的实践性治国经验,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这些新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在经历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主导权后又重新站起来的庄严昭示,解决了中国在发展起来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更好的开展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须要深刻理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贯彻落实新思想,充分发挥伟大斗争在实践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斗争动力,培养斗争优势,增强斗争合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理论和斗争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胡哲峥(1996年—),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在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