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8-10-21史文良
史文良
摘要:中专院校学生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样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中专高专院校发展迅速,它的来源大多数是由中等职业院校晋升而来的。与普通高校相比,中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的智能型操作人才。中专院校学生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样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如何拥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在校学习的学生,体育课是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课程之一,同时,体育课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学习运动技能的最主要途径。
调查中发现目前影响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没有保证,学习压力大,还有应付各种考试,剩下的休息时间少之又少,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使得学生想锻炼但没有地方锻炼,造成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受挫。另外在运动时无人辅导,运动氛围不够浓厚,缺乏运动伙伴及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专生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久而久之,也就逐渐的淡忘了体育锻炼,进而不喜欢体育锻炼。目前在中专生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喜欢体育课,二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且有超过3/4的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普遍较女生要高,这与中专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吻合的,这说明广大中专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较高,且表现明显的性别特征。
一直以来,我们比较强调的是传统的培养方法,我们总希望所有的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都能够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标准。我们正是为了这种理想化的标准,而不管学生的需求是否相同,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似乎越来越不能满足于这些要求了,这促使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去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在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又偏偏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课教学中,即使学生的运动成绩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外时间愿意进行体育锻炼、有进行某些体育锻炼项目所必需的场地和器材、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建议如下:
一、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它既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主观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体育锻炼,不仅要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更要意识到不参加体育锻炼存在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同时,要重视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运动参与目标中的关键内涵,也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因此養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增强体育意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根本保障。
二、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
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能否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势必严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场馆和运动使用面积,使大学生有更多的运动健身场所。有针对性地扩大学生喜爱项目的场地器材,有计划增加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例如增大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场地的建设,为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保障。
三、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推行选修课制度,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科学健身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另外,学校的课程实施形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可推行自选课的形式,按照兴趣分成不同的群体进行授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中专院校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宣传,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