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转型研究

2018-10-21党俊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院社科院科研人员

党俊

摘要:本文以X省社会科学院的新型智库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X省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推进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地方社会科学院的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建议,推动地方社会科学院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激励理论

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来,地方社科院就开始调整方向,开启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转型之路,在做好传统理论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加侧重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应用对策研究。作为我国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地方社科院一直发挥着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对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挥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制约,地方社科院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一直存在对智库本身的认识不足,改革的方向不清晰、激励机制落后,无法构建有竞争力和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缺乏与新型智库相适应的成果评价机制、影响力不足,缺乏对新媒体的应用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如何从地方社科院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地方社科院咨政建言的作用,是地方社科院长远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X省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

X省社会科学院是X省唯一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X省曾于1960年7月成立中国科学院X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该学部于1962年撤销。1978年2月重建X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82年4月改称X社会科学院至今。目前全院共有内设机构17个。其中,职能机构5个,研究机构10个,图书出版机构2个。建设有两岸关系理论X研究基地和多个研究中心,如X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X自贸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X社科院舆情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等。

在十八大以后,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X社科院以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从传统型研究机构向新型智库转型的步伐。在课题设置机制、科研组织方式、资源配置办法、科研评价办法和育人用人制度等方面开展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按照X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X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重点围绕X改革发展和新X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作为主要任务,通过不断完善组织与管理模式,将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发展动力,将创新课题管理、成果转化、组织创新、成果评价、业绩考核等方面作为改革试点,为X省新型智库建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二、X省社会科学院在新型智库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智库本身的认识不足,改革的方向不清晰

X社会科学院很早就提出了向现代新型智库转型的发展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新型智库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一直都没有比较清晰的定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领导层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认识存在不足,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库”、“智囊团”阶段,认为X社科院作为体制内的官方智库,在功能定位上还是从属于政府,受政府领导,为政府服务,站在政府的视角和利益上建言献策,工作方向集中在承担文件起草、服务领导、组织协调等任务上。将新型智库建设中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的要求,简单理解为在各类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和政策阐释性文章。2015年以来,X社科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学习时报》、《文艺报》、《福建日报》等重要党报党刊上发表学习心得和阐释性理论文章共90余篇。发表阐释性文章已经成为X社科院科研人员的硬指标和硬任务,挤占了X社科院科研人员的大量科研精力,成为X社科院不少科研人员的沉重负担。这种错误的科研导向,使得X社科院偏离了智库应有的功能定位,与《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不一致。二是院领导层对改革的模式不清晰,改革进展缓慢。山东社科院早在2015年就正式启动了创新工程,在科研体制机制和行政后勤管理方式上向新型智库的方向彻底转变,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代表。而X社科院则一直停留在对改革路径的选择上,改革进展缓慢,错失了宝贵时间,在2017年才成立创新工程办公室,专门负责智库改革工作。X社科院与X省委党校联合行文的《中共X省委党校、X社会科学院关于启动实施创新工程的请示》,因为X省领导层人事变动,迟迟无法得到批复,错失改革的大好时机。

(二)激励机制落后,无法构建有竞争力的科研人才队伍

X社科院现有的人才激励机制落后,激励方法单一,以职称作为最主要的激励手段,对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激励存在问题。X社科院科研人员基本工资和福利与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挂钩,高级职称与初、中级职称收入差距明显。但是X社科院把专业技术的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占比设置成4:4:2,这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实情况显然不符,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X社科院的长远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招聘的科研人员均为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他们对高级职称的需求在目前X社科院高级职称职数已被占满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只有依次满足五个层次的需求,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高效完成工作目标。而X社科院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分析不到位,在物质激励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也缺乏精神和个人成长激励。X社科院原来建立有院领导联系培养研究人员制度,院领导对其负责的科研人员进行帮扶,解决科研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所也建有所长负责制,要求研究所所长对各自所里的青年科研人员在学术研究上进行指导,形成事实上的师徒关系,实现人才队伍的更新换代。但这些好制度,没有继续执行下去,也没有建立其他人才培养制度,从而造成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无法准确把握研究方向,不断在学术研究上遭遇挫折却无法解决,对工作热情逐渐减退,这对X社科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

X社科院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与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科研成果认定上,没有建立向应用对策研究倾斜的评价标准,只有少数决策咨询类成果可以作为科研成果参与考核,但是认定该类成果的标准非常高,按照X社科院科研办法相关规定,只有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或者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才能纳入当年的科研成果,很多科研人员一年来做了许多的决策咨询工作,但是因为达不到这一标准,在年底的科研考核中却不能纳入工作成果,导致对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热情下降。二是就成果评价方面来看,X社科院的激励政策依然是以学术论文为主,把论文的来源、级别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以及成果发表和出版的档次,而忽略成果的内容对社会产生的直接间接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等。三是就成果考核方面来看,X社科院的考核依然侧重于成果数量,没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考核标准。缺乏用定性指标对应用对策类研究所做的主观评价,容易忽视对策类研究成果在现实经济社会生产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四是对策类应用成果不与职称晋升制度挂钩,职称晋升必须以传统学术类成果进行评审。

(四)影响力不足,缺乏对新媒体的应用

影响力是现代智库的核心要素之一,一个优秀的智库必然会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释放自身的影响力,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1]X社科院这几年来知名度不够,影响力不足,只能在政策圈层和学术圈层发挥影响力,体现存在感。很多社会人士或者完全不知道X社科院的存在,或者将X社科院与X省社会主义学院和X省社科院混同,或者完全不了解 X 社科院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存在感低的背后,凸显X社科院的影响力危机。一个机构要扩大自身影响力,必须加大宣传的广度和力度,要善于运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来推销自己。X社科院在媒体工作上没有明显成效,没有专门的对外媒体营销部门。在媒体的使用上,还是以传统的报纸与电视为主,不重视也不会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体现在没有官方微博、没有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原始简陋缺乏互动平台。X社科院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营销。研究人员在新闻媒体上接受专访、做专题节目,以及在微博上发表学术见解引发大量转发等没有纳入科研奖励制度。这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要求的智库应承担起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要求不相符合,使得X社科院对X省很多的热点问题、突发问题、群体性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声,没有起到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影响了X社科院智库品牌的树立。

(五)研究成果轉化不畅

智库的研究旨在为社会服务,其研究成果必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展现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智库科研成果必须与决策咨询、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各级党政决策部门、服务社会。X社科院在新型智库的建设过程中,研究成果转化不畅,不能很好的发挥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表现在,一是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缺乏创新,多数的对策研究存在重复研究、低水平研究现象,研究内容与时代脱节,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也提不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不能获得X省党委和政府的青睐。二是缺乏中转环节,导致决策层需要什么成果,研究人员不了解;研究人员出的成果,决策层也不清楚,导致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无法及时到达决策层,错失机会,容易挫伤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X社科院大部分的应用对策研究人员不知道生产出来的成果,通过怎样的形式、渠道才能进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领域。比如X社科院近年成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中心的主要研究学者多年来致力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但因缺乏传递的管道,学术成果不被重视,直到近几年中央政策出台,才获得政府青睐。

三、推进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构建面向政府与社会的双重咨询功能

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构建面向政府与社会的双重咨询功能。首先,智库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思想产品,天然就具有商品属性,需要通过智库思想市场来进行交换。地方社会科学院作为思想产品的供给者,所追求的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影响力的最大化。作为现代智库的核心要素之一,影响力需要通过智库思想产品在思想市场上的交换来形成。交换次数的多少,是评价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力作为权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这种手段并非以强制力来实现,而是以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来对决策产生影响。[2]其次,通过加强市场化,有助于塑造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的独立性。现阶段,地方社会科学院的所有(大部分)财政经费来自政府拨款,事实上与政府形成依附关系。智库发展需要围绕在特定领导人周围来获取资源,容易沦为政治的宣传机器或领导决策的传声筒。地方社会科学院需要借鉴西方现代智库经验,借助市场化使资金来源渠道从单一的政府拨款转为基金会、企业、个人捐助和政府拨款的多种渠道,使智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在比较少的外界力量干预下以专业知识,代表多元利益,完成政策研究任务,供决策者参考。

(二)巩固和拓宽传统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大成果宣传推广力度

一是地方社科院必须采用有效措施确保上报渠道通畅,形成健全的定期直达上级的成果呈报机制,要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及时、快捷的进入决策者视野。二是地方社科院要进行开门办院,积极寻求和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科研调查基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引进更多的可以为新型智库建设带来支持和帮助的特约研究员,通过搭建社会化平台来增强智库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三)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是完善地方社科院外宣工作的现实选择。[3]一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发布工作的民主参与功能,推进地方社科院队伍建设。要深切关注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及时有效地开展正规的新闻发布工作,权威性地解答和宣传有关政策和社会信息,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和社会经济组织对社会科学信息的知情权。二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发布工作的协调和沟通作用,营造地方社科院和谐发展的环境。要认真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工作直接面对公众及实现社会科学院与公众互动的特点,实现地方社科院各项工作与公众要求相协调。三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发布工作的推介功能,塑造地方社科院良好形象。要借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种重大信息,努力把地方社科院打造成为国内外民众全面了解的坚实阵地。

四、结语

本文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地方社科院如何向新型智库转型发展进行了探索。本文以X社会科学院作为具体案例,对地方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地方社科院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地方社科院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Thomas Sowell.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M].Basic Books,2013.

[2]Roger Scruton.A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Thought[M].The Macmillan Press,1982.

[3]李成.成功的智库尤其需要重视有效的传播[N].文汇报,2014年6月3日.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院社科院科研人员
第二届新型法治智库论坛举行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ra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Nanning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与大西安建设”高端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胡乔木请钱锺书“给社科院撑撑门面”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社科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选派干部到基层工作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