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娱乐“致”死
2018-10-21陈辛未
陈辛未
摘要:《娱乐至死》是波兹曼在上个世纪80年代媒介环境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在书中作者表达出在电视的冲击下人们话语结构、思维方式等文化危机的深深忧虑。30多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娱乐化、泛娱乐化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普遍。在政治、电视、新闻领域,娱乐化都带给社会诸多不良效应,我们真的会因为娱乐而“死”?波兹曼的担忧在当下社会是否有必要?我们究竟选择“娱乐到死”(娱乐至死),还是让娱乐“杀死”我们,也就是所谓的“娱乐致死”?
关键词:娱乐至死;媒介生态;娱乐节目;新闻娱乐化
第一章 对《娱乐至死》全书的概述
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写下了《娱乐至死》这一媒介环境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作者指出一种重要的新媒介的出现会改变人们的话语结构、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且技术不是中性的;在第二部分,波兹曼则举例说明了印刷时代的文字以及电子媒介的出现对美国公众的话语形式、思维方式等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波兹曼则对当代文化因其娱乐化、庸俗化、碎片化而逐渐失去生命力的前景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对于这种文化危机,作者将其概括为“娱乐至死”。可惜的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之处,也没有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纵观全书,作者核心观点是:信息传播媒介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传播信息的内容,所以不同时代下的主流媒介会极大地影响该时代的文化特征。作者并非对电视予以否定,并非反对娱乐信息,而是反对将一切领域都娱乐化。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化表现概述
波兹曼的这本著作成书于电视时代,30多年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当下,庸俗化、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娱乐类信息更加多元,影响范围更加宽广。
在网络时代,任何严肃性的问题都可以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政治方面,比如,美国大选中表情夸张、言语惊人的 Trump利用社交媒体包装自己,居然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公投活动结束后,就有150万人请愿要重新公投,原因是大部分人只是“投着玩玩的”——“自由民主”仿佛成了一个笑话。
在电视领域,首先是娱乐节目泛滥。一档娱乐节目一旦兴起或拥有较高收视率时,各大卫视就争先效仿,相似节目不计其数。而这类综艺节目的整体特点很明显:强大的明星阵容、宏大的场面、紧张刺激的节目情节等,节目内容换汤不换药,模式基本相似。其次是节目低俗化,这类代表首当其冲应是《非诚勿扰》,如今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换汤不换药,电视节目充斥着低级趣味,“拜金女”、“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里笑”等等使受众品位降低,甚至造成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选秀节目也频繁曝出各种丑闻,暗箱操作、行业垄断,甚至一些节目策划人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故意制造各种不堪入目的话题,然而观众对此类事件无动于衷,甚至对此津津乐道。人们关注的不是选秀节目的内容,而是身材、样貌,甚至一些涉及当事人隐私的花边新闻。在这样的娱乐形式下,观众的态度也是娱乐化的,他们不投人过多的精力,只是将其看作是闹剧而凑热闹。
而在新闻领域,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则更加普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娱乐内容大幅增加:有的报纸将严肃性的政治新闻篇幅大大减少,而将关于体育、明星的隐私、丑闻信息大肆渲染、占據大幅版面。
②“标题党”千方百计博眼球:在标题制作上挖空心思,一味追求大题小文、耸人听闻的标题,或加重字体、突出色彩,追求感官刺激,甚至还在后续版面进行专题或追踪报道,以吸引读者关注。
③时政新闻低俗化:在报道一些贪污腐败案件时,一些新闻媒体不是为了传递社会正能量、揭露腐败根源、教育广大读者,而是将侧重点放在腐败分子的私生活、贪污的金钱、保养的情妇等方面。
上述种种娱乐化方式,会导致民众的政治冷漠和政治参与度降低,伤及信息传播的公益价值,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形成拜金和享乐的社会风气。
第三章 娱乐不一定“致”死
在看到上述种种娱乐化现象带给我们社会的负面效应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娱乐是否真的能“致死”?我们是否应该抵制娱乐信息、娱乐形式?笔者认为,娱乐是信息存在的表征,是人在满足了自身生存需求之后的必然追求,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一种刚需。历史也证明,时代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娱乐业就愈繁荣。娱乐不一定“致”死,具体理由如下:
①道德的滑坡不是娱乐过度的结果,更不是媒体的导向使然。拯救社会道德滑坡不是关闭几个电视娱乐节目、查封几家低俗账号、关闭几个传播“三俗”信息的企业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网络媒体喊几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就能改善的。
②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灌输的工具,它还是互动辩论的平台——互联网时代的泛娱乐化现象是市场角逐的结果,它诸多问题的规制还要靠自身的竞争机制和公众的觉醒来改变,媒体也拥有自净化机制。娱乐节目的发展也必然遵循娱乐—泛娱乐—适度娱乐—理性娱乐这个规律。
③公众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娱乐节目竞争的无序、新闻媒体的责任缺失,是传媒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需要在探索中逐步调整、改善、淘汰、优化直至趋于理性。经过大浪淘沙般的选择,必将诞生一批经典、筛选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媒体,而不合时宜的娱乐节目、新闻媒体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④从社会稳定的视角来说,娱乐,甚至是过度的娱乐,都会起到对大众的麻痹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娱乐,哪怕是最“三俗”的娱乐都会起到宣泄压力,缓和矛盾,转移视线的作用。如果娱乐信息管制过度,必会使大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社会等其他层面的问题上。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们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同样有很多精品。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掀起古诗词热;《开学第一课》,以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都以新颖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了知识,接受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熏陶;《朗读者》将优秀文学作品以嘉宾的庄重朗读形式呈现,引导人们追求更有品味的高质量生活,重新思考奉献、理想、责任和爱。《见字如面》也是如此。这些节目没有任何噱头,没有任何三俗的炒作,同样也赢得了观众的喜欢、拥有了较高的收视率。这足以证明,受众拥有一定的批判能力,人们真正渴望的是优秀的、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娱乐产品。
小结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娱乐,这个世界也需要“娱乐精神”。在当下社会,可以说娱乐信息无处不在,不懂娱乐的人,就会像不识字的人一样,无法在新的时代中正常生存。但我们会不会娱乐“致”死,因娱乐而愚,需要我们自己用理性、智慧和鉴别力去选择信息,而不是被洪水猛兽般的信息所吞噬。娱乐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部分。把娱乐新闻放在适当的位置、把媒体的社会良心摆在首位、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娱乐服务于社会,而不是让人们被娱乐信息所“愚弄”,那么我们就可放心大胆地说:让我们娱乐至“至死”吧!
参考文献:
[1]任纯荣.“娱乐至死”当警惕——论新闻娱乐化倾向的严重后果[N].中国报业,2016,10 (上).
[2]曹馨月.“娱乐至死”时代中媒介的社会责任[J].视听,2017 (02).
[3]陈贤丽.网络传播环境下对“娱乐至死”命题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