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情感教育德育教学中的实施

2018-10-21陈小和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情感教育问题

陈小和

摘要: 为了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作为德育教育中心环节的情感教育,更要推广和应用。为此,阐述了德育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德育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应用尚且不是非常广泛,在本文研究中,将给出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情感教育;问题;对策

一、德育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为了在校园教学中顺利地进行德育教育,国内的不少校园都应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这重点是基于情感教育方式非常容易被大部分的群体所肯定与接受。因为当前时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所以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而形成“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现象,这导致孩子在学习和发展中缺少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造成孩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较难跟其他人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有效地统一智育教育、主题教育、德育教育,从而自然而然地塑造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面临的君临

(一)没有全面關爱学生

目前,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升学考试的压力,还有家长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导致很多小学生生活在重重压力氛围中。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注重个人的情感教育,对于班级中的尖子生与后进生,给予不同的态度。部分教师不仅不给学生排解压力,而且对后进生比较冷漠,对尖子生过分热情。在德育教学中,喜欢与尖子生打成一片,没有全面关注整体性学生,缺乏良好的情感关爱意识。根据心理上的研究,教师积极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之所以出现对尖子生与后进生的态度偏差,得益于自身的情感教育不到位。

(二)教师语言缺乏亲和力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桥梁,是小学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语言对于情感教育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德育相对而言,是一门比较感性的学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德育教学中会有很多关注情感的问题。包括学生的亲情、友情,还有师生情。而且在众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很多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平衡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理性是为了走得更加长远与理智,感性是为了迎合人类的本质。因此,德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时,必须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语言表达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调研来分析,部分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中,语言方面缺乏亲和力,情感色彩不是很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增强。

(三)缺乏良好的教师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小学德育教学的情感教育中,会产生很强的榜样效应。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之所以广受学生的尊重,且素来就具有桃李满天下的美誉,与教师个人的榜样密切相关。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时,不需要一直批评学生,或者说一些冷嘲热讽、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或者说一些不符合个人身份的污秽语言,教师应当学会包容学生。目前,关于师德建设,依旧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自己的榜样作用,缺乏包容心与宽容心,与学生相处不融洽,甚至出现动手的不良情况。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树立榜样作用,坚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

三、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关爱照顾学生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针对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教师语言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因为学生成绩暂时落后就对学生置之不理,不能因为学生成绩拔尖,就过分热情与关心。实施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照顾。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尖子生与后进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态度。这违背了情感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味地以学习评价学生,这种教学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没有情感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学会关心与爱护每一位孩子,积极帮助后进生,转化其学习动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语言亲和力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个人的语言表达亲和力。语言可以用来传递感情,可以用来教书育人,可以用来增强课堂氛围。良好的语言特色,可以让情感教育取得很大的成效。近年来,根据有关研究,对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发现情感教育效果不强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教师个人语言的枯燥乏味。情感是世界上充满真善美的事物,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使用枯燥乏味没有亲和力的语言,必然达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所以,在情感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之感。

(三)给学生树立榜样

开展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成为真正具有情感及其灵魂的人。如果教师本身都是怠慢,没有情感的动物,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多大的热情与积极性来参与课堂互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教学中保持宽容心与包容心,对每一位学生给予高度的尊重与支持。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组织培训,不断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塑造良好的师德,让校园中的德育教学充满生命力。另外,在情感教育执行中,教师要注重个人情感的代入感,渗透个人真挚的情感,而不是做做表面工作。

总结

在德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价值观,因此,情感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教师是情感教育开展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育中学会充分关爱和照顾每一位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课堂中尊重学生,不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会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渗透在情感的氛围中,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潘弘.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与思路探析[J].中华少年,2017(22):9.

[2]严红艳.情感教育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实施[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4:6.

[3]严红艳.情感教育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83-84.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情感教育问题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