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群体与组织的差异中看“家长群”现象

2018-10-21李华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8期

李华

摘要:家长群乱象折射的是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传播功能与家校沟通实际需求的矛盾,以对等聊天为主业的QQ群、微信群主要面向的是群体传播,但家校沟通却更类似于组织传播,两者定位的不适配,于是引发了诸多家长关于“家长群”种种乱象的吐槽。

关键词:家长群;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本文所讨论的家长群,特指的是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为了促进家校共建,服务孩子学习与成长,而成立的所在班级在校学生的QQ群、微信群,群成员主要为所在班级学的父母,班主任及各科的任课教师。

建家长群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种种异化现象,致使家长群被诟病为马屁群、广告群、爬楼群(1),或是一言不和,被拉黑、踢出群等现象,一些家长甚至把家长群比作“江湖”,严重扭曲了家长群创建的初衷。

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一是家长群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微信群、QQ群以对话群聊为特征的传播形式,适合同步传达发布信息,却不利于家长异步接收信息。

一、QQ群、微信群的群体传播特征

QQ群、微信群从传播类型上,应被视为群体传播的一种。个体通过群体活动而参与社会生活,以完成社会性身份的塑造,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J.C.特纳,H.塔吉费(1982)认为,群体传播基于群体认同而联结在一起,个人通过群体传播认知自己所属身份,从而回答“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1]

群体有如下特点:群体目标具备多样性特征,群体成员通过信息交流维系相互间的情感认同;群体关系趋向平等,成员关系松散,成员自主性强;群体规范不具强制性特征,是基于自愿原则上的遵守;为了交流的通畅,社会性身份可以被淡化,既可实名,也可匿名;群体存续的时间与稳固性,取决于成员间的互动强度与频率。

QQ群、微信群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群体传播形式,与传统面对面的群体最大的不同,是它打破了原有的基于地缘、亲缘为基础的群体组成方式,群体的组成与互动变得更为方便与灵活;群体成员的来源更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控性,多数QQ群、微信群是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只要是认同群的某一特征、兴趣、爱好、话题,就可以申请加入,QQ群与微信群可以随时创建与解散。

二、家长群不是群体传播而是组织传播

所谓组织是指有自身的明确目标、内部的强制性规则和协作行动程序的持续性群体系统。它与群体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目标、成员是否具有稳定性、内部规范是否有强制性和是否有分工协作的行动特征。

家长群根据其组成方式与特征看,其传播类型应归为组织传播而非群体传播。家长群表面是自发而创,实质上有现任教师参与的家长群,为配合学校教育管理而设立,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延伸。

(一)家长群有明确的目标

家长群的目标较一般群体更为明确,即通过家校共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保证学生能在学校与家中高效地学习知识,培养其健全心理与人格,以期在未来升入理想的学校,从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未来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来说,家长群创建的初衷就是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二)家长群内部关系并不平等

家长群内部关系有两类,主要有家长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两种。前者关系是趋于平等,后者,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实质上是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延伸,它并不趋于平等。组织如果缺乏统一指挥,必然没有统一步调,那就不能起到管理的作用了,统一指挥是任何组织达到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家长群的指挥必然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而不能以家长为主,因为家长群的创建是为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协同一致,才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共同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无所适从,影响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家长群是固定性的封闭型社群

家长群是封闭型社群,其成员仅限学生的直系亲属(一般最多为父母二人)及任课教师,成员具有固定性,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随意加入或退出的。

(四)家长群内部规范不是基于自愿原则遵守

家长群成员为配合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有一定的内部规范,这种规范可以是明示告知或是群成员心照不宣共同遵守的。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群内成员聊天内容应服从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班级管理要求,尊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与此目标无关的内容与信息,不宜出现。

(五)家长群成员需要分工协作以达成目标

学校教育是集体教育,没有单个成员的配合,是无法实现的。班级是一个集体,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达成,班级成员在学校期间必须遵守班级的各项纪律与规章,这期间主要由教师的督导学生进行集体学习。

家长则是学生在课外期间的主要监护人,家长的任务是督促学生课后能继续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导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只有每个家长都能按学校教育的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管理好各自的孩子,学校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家长群成员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是家长群存在的意义所在。只有全体家长成员的积极活动,学校教育目標才能得以实现。

家长群(特指有现任教师参与的)其传播特征更符合组织传播的特征,而非群体传播。

三、家长群乱象的原因

(一)定位不清

由于QQ群、微信群主要用于群体传播的网络社交软件被用于组织传播特征更明显的“家长群”时,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适,也就是网络经常吐槽的“家长群”乱象。

QQ群、微信群属于群体传播,其关系是趋于平等的,所以交流方式与内容,可以很随意,可以按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畅所欲言,如果引发什么冲突,无非是退群,另择它群罢了。但家长群,内部关系中包含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类似于员工和管理者的关系,只是借用QQ群与微信群信息传递工具性特征,交流内容肯定会受到身份与相互关系制约的,是不可能真的畅所欲言的。

家长需要与教师建立起信任关系,合理化意见与建议的表达,需要注意措辞,可先私下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但千万不要在家长群里公开质疑教师的权威与管理方式。

部分家长觉得待在家长群压抑,不能畅所欲言,有些家长热衷于拍马屁,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将家长群变成闲聊群等,这都是因为家长们误解了家长群的定位,因为这里本来就不是用于“闲聊”的群。

(二)网络社交软件功能与家长群需求的不适配

一些家长吐槽:老师通知的重要信息與公告,常常被淹没在“收到”“谢谢老师”的汪洋大海中,一些家长没时间上微信与QQ,经常错过重要的信息。这确实是QQ群与微信群本身功能所致,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话聊天,不是用于信息传达、公文处理的,它没有商务功能,进行组织管理、屏蔽、筛选信息都不是它的长项。

尽管QQ群、微信群并不适用于组织传播,但它的优势在于使用人数较多,几乎所有家长都有QQ号与微信号,如同手机号一样普遍。有经验的学校与教师,在创建或加入家长群时,都会“约法三章”,明确提醒各位家长,“家长群”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在家表现的信息沟通之用,其主要目的配合学校教育管理,那么重要信息被淹没的情况,并不会很多,各自学生情况沟通,完全可以通过与教师私聊完成。需要群体讨论的事情,并不是很多,毕竟家长群不是业务群,每日产生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

综上,“家长群”乱象,折射出的是工具的传播功能与家校沟通需求的矛盾,以聊天为主要的社交软件,被应用于信息传达、发布需求为主的家校沟通联系上,于是就产生了种种的“家长群”乱象。

注释:

爬楼群:指每日群聊信息过多,重要信息与通知被淹没其中,想要查看信息的家长,需要不断往前翻,才能了解有无重要信息或聊天的议题是什么。

参考文献:

[1]黄晓钟,杨效宏,冯钢.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5.

[2]隋岩.群体传播时代的活力与风险[J].当代传播,2015 (04).

[3]赵乐平,范明.互联网群体传播中网络语言的社交属性研究[J].中国出版,2016 (03).

[4][美]凯瑟林·米勒著,袁军等译.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美]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著.网络共和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