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论语》试述中国文化自信

2018-10-21祖文清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儒家中华文化论语

祖文清

一、序言——文化---民族魂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盛会上,习近平同志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而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特定历史文化,不仅是民族独有的特征,也是民族存续发展的灵魂。因此我国正式全面确立了,关于将践行“四个自信”的重要决策。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把文化振兴与文化自信推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中,唯一从未中断,且连续发展至今的古老文明。而中华文化素以博大精,深享誉全球。在这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內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早在2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发展,终于形成了系统化的思想理论学说。而这些就集中的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例如孔子主张为政者应“守礼亲仁”,即执政者不仅应当遵守纲常法纪,更应当崇仁明礼。不但要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为万民之表率。对于为师者,孔子主张“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提倡教师即要有海纳百川的师德,更应具备勤奋乐业的优良素质。

同时在论语中还记载有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等。这些字里行间无不充分的展现出儒家对高尚道德情操的积极追求。同时由于儒家学说受到中国历代推崇,从而使得这些优秀道德品质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并成为我们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闪光点。

三、近代的挑战与文化自信的觉醒

近代中国由于遭受到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整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各种救国力量相继登场。而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巨大冲击。一时间,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甚至有人提议废除汉字,要完全实行汉语书写拉丁字母化。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伴随着新中国在1949年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经历了近代百年屈辱后,中华民族开始重拾自信,而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也开始日渐恢复。从京剧的复兴到二十四史的再版校订,从郭沫若的《蔡文姬》到不断发展的儒学研究。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姿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新时代下文化自信方向的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不断与世界交流与接轨。复兴和发扬中过传统文化与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紧迫。从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提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物质与精神两手抓,手都要硬。于是尊师重教再度被确立为社会共识。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国学再度走入中小学课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格言再度被青年一代所熟知。这无疑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再度学习与认可的见证。

这也预示着在经过无数挑战与波折之后,中华民族终于恢复了自身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并开始不断尝试将自身优秀文化传向世界。从而与世界各国架起一座文化交融的精神桥梁。中国人民也因此受到世界赞誉。

五、中华文化应满怀自信走向世界

站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应当指出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应是科学的合理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机械的自负,中国不仅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对外包容友好热爱和平的民族。因此近年我国开始相继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国人民热情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既不走僵化保守的老路,更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实践文化自信。我们应坚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促进民族复兴与世界和谐。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秉承着和平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必将获得世界的认可与支持,也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儒家中华文化论语
知命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