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体学与文学翻译研究

2018-10-21葛畅

参花(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体学文学翻译

摘要:文体学常用于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很少用于翻译研究。实际上,文体学理论相关知识有助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译文更符合原文风格。译者掌握文体学知识有助于发现原文文体风格特色,实现忠实地翻译原文;可以提高译者对原文的对象功能的敏锐度,让译文更符合原文文体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文体学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努力实现翻译对等。

关键词:文体学 文学翻译 文体风格

一、文体学

(一)文体学定义

几十年来,文体学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的、有争议的研究领域”。文体学是本世纪出现的一門新兴学科,它分为传统文体学和现代文体学两大类。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作家的文学风格,着重对作品的特点和语言进行分析。而现代文体学则是在现代语言和语言学的基础上对各种文体进行研究。现有的文体分析方法纷繁多样,给研究者运用文体学分析方法对其划出明确的界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文体学是一个独特的术语,可以用来确定特定语言中形式和效果之间的联系。

(二)西方文体学与中国文体学的发展

现代文体学在现代西方社会是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些规则和原则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普遍相信,尽管世界各国的语言似乎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同一种语言发展而来的。世界语言学家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转向术语的技术意义上的研究,即语言的声音系统的组织、单词和句子的内部结构。到了20世纪20年代,“结构语言学”的计划受到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的启发,并开发20世纪语法分析方法。

在中国,文体风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各种风格开始形成,中国古代的文体风格都来自中国传统经典。中国古代文体学大体上与传统的学术文化背景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中,也涉及各种经典。有的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基本文体特征的综合研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某一历史时期文体理论的分析或文体学分析。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研究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二、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将原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再现,还要对原文的故事情节及文体风格有较好的保留。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整体而言,要求与原文的艺术境界保持一致。语言艺术上要求很高,语言需要准确严密,用词上要符合原文风格。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用词上往往较为含蓄,需要结合句子、作者的经历、当时社会的背景等来准确翻译其深层含义,对于一个词和一句话往往需要反复斟酌。

所谓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讲究不但形似,而且要神似。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通读全文,掌握原文的句子、段落、文章全篇的意思及其之间的关联,并按照所翻译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一切都要以翻译的需要为主,切忌主观臆断。

三、文体学作用于文学翻译

(一)文体学与文学翻译

文体学方法,即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翻译是对语言进行的一种操作: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显然,任何翻译理论必须借助于语言——普通语言学理论(J.C. Catford,1965)。另一方面,当译者试图接近文学作品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因此,文学翻译必须与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而文体学又与作品密切相关。此外,文体研究是文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文体学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文学文本不同于非文学文本,其具有鲜明的特征,构成文学本质的艺术价值。文体学认为,这些特征大多是有意选择的,以提供某种美学或主题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引导读者。如果文本中某些特定的特征(语法、词汇、语境等)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意义有所贡献,那么这种文体特征便从整个作品中突出出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显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原文的特殊风格。风格不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为其进一步翻译奠定了基础。如果译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或特定元素的功能,他就永远无法体会到任何表达的个性。文体特征与审美主题功能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文体对等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之,文学翻译的意图是来激发目标读者同样的洞察力。文体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译者对小说语言形式美感或主题功能的敏感性,帮助译者产生功能对等意识,而不是与各种文体的对应参照一致。因此,译者掌握相关的文体学知识,将文体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将有助于原文文体风格再现,实现翻译的文体风格对等。

参考文献:

[1]Clifford E.Landers.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M].2001

[2]Rainer Schulte,John 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M].1992.

[3]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葛畅,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文体学文学翻译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prah Winfrey’s Speech at the Golden Globes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探究利用文体学知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