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2018-10-21陈福琴
陈福琴
摘要:在新课改下,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写的中学历史教材出现了多个版本,这一情形使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变化。下面我就结合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谈一谈不同类型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关键词:高考历史 选择题 技巧
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历史总分近半。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少,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事实上,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高考历史考试的成败。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历史来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其题型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技巧与思路
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2.仔細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陛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千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审题思路:
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二、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 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A项发生在15~ 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
(2)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 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解析:一,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二是,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答案选D。
三、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排除法
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得出答案,亦可作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2013.全国卷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一是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符合现代化潮流。首先排除C、D两项。二是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进程。A项可排除。三是确定答案选项,B选项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主体题型,在高考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非常重要。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掌握以上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参考文献
[1]姜红.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 (2):221.
[2]张菊玲.关于2010年贵州高考一道历史选择题的商榷与启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1):212.
[3]赵世莲.详谈课改后历史高考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I].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