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2018-10-21王伟丹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王伟丹

摘要: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进一步严格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逐渐成为当今水处理界关注的焦点。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两级A/O+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对原处理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DB12/599—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B标准。文章对比介绍了其改造前后的工艺以及出水水质,为类似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出水水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污水处理厂数量逐年增加,为改善城镇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为使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我国很多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

1.原污水厂基本情况

某污水处理厂建于2003年,处理能力为1800m3/d,采用生化处理A2/O工艺,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2015年该市推出新地标,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B标准,因此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改造采用两级A/O+混凝+砂滤工艺,强化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提高出水水质。本次升级改造前对原处理工艺及构建筑物进行充分调研,根据现场实际运营情况,最大程度利用原处理系统的构建筑物,确保能节约投资,又能实现工艺流程优化[1]。

1.1原工艺流程

原污水厂处理能力为1800m3/d,主要污水来源为区内生化污水及部分企业废水,采用A2/O+中水回用(反渗透)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脱水后泥饼外运。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但由于缺少中水用户,中水系统长期闲置,实际运行工艺为生化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1]。

1.2原污水厂存在的问题

改造前污水厂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出水水质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其中COD、TN、TP及SS均不能达到市新地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要求;

((1)原工艺中无臭气收集装置,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设计水量为1800m3/d,与实际运行水量600~800m3/d不匹配,目前生化系统不稳定,污泥活性不佳;

(3)实际进水BOD5/TN=1~1.8、BOD5/TP=7~22,碳源不足,实际运行中碳源补充量较大;

(4)生化系统只能单系列运行,不具备不停工检修的要求;

((5)大部分设备老旧,低负荷下运行效率低;反应池在线仪表损坏;中水回用系统闲置多年,多数设备腐蚀老化,已无法使用;

(6)污水处理厂无应急事故池。

2.设计水质

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不变,原设计标准中没有TN、TP的进水值,此次TN、TP进水指标采用实际监测值[2]。升级改造后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见表1。

3.升级改造工艺流程

本次改造结合污水处理场现状并考虑污水处理厂提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构建筑物,保留集水池及粗格栅、细格栅及隔油池、剩余污泥处理系统及中水回用系统中的砂滤池、泵房、变电所等;对原有调节池、A2/O池及沉淀池進行改造;污水池加盖,对臭气进行收集集中处理;原中水回用系统中的砂滤罐立旧作为深度处理系统的一部分,中水系统其他设备不在此次改造范围内[3]。

升级改造后,处理能力既能满足800m3/d现状污水量,也能满足原设计处理量1800m3/d的要求。原调节池经核算,一部分改造成应急事故池;原A2/O池改造成两级A/O池,小水量时可串联运行,满负荷污水量时并联运行,同时实现对生化系统的不停产检修;原沉淀池改造成沉淀池+絮凝沉淀池。改造后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及臭气收集系统四部分。

改造工艺段的主体构筑物是生化处理系统中的两级A/O池及深度处理系统中的絮凝沉淀池+砂滤罐,两级A/O的优点如下:

(1)可灵活运行,既可满足现状小污水量的要求,又可实现满负荷污水量运行,同时实现了生化系统的不停产检修;

(2)剩余污泥回流进入厌氧区,形成的污泥浓度梯度由高到低,整体平均污泥浓度较高,污泥负荷较低,提高了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3)分段进水可充分利用碳源,将污水中碳源利用程度最大化,对于碳源不足的污水,减少了额外碳源的投加量;

(4)分段进水将污水按科学比例分别进入厌氧区以及缺氧区,保证了厌氧区和缺氧区充足的有机物含量,同时两级A/O强化了硝酸盐的反硝化,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

(5)两级A/O作为脱氮系统的升级改造工艺,总体池容相对变小,节省了工程投资和占地面积。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是在充分调研原工艺流程及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混凝沉淀+砂滤,优点如下:

(1)进一步去除部分有机物及SS,同时实现化学除磷,出水能够稳定达到新标准要求;

(2)充分结合原工艺流程,无新增构建筑物,节省投资。

4.改造设计

4.1集水井

污水通过排水管网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粗格栅1台,潜污泵3台。由于潜污泵故障较多,影响生产,在集水井内新增两台自吸泵[1]。污水通过泵提升,经细格栅进入隔油池。

4.2调节池及事故池

将原调节池中间设隔墙,分割为事故池与调节池,调节池尺寸:10m×7m×4.3m,事故池尺寸:6m×7m×4.3m。区内来事故污水通过阀门切换进入事故池,根据水质情况选择外运处理或是进入调节池逐步处理。事故水池内利用原有潜水搅拌机一台, 新增污水提升泵一台,Q=60m3/h,H=6m,用于转移事故水。

污水在调节池内实现调节水量,均匀水质。调节池已有潜水搅拌机一台,用于混合污水。已有潜污泵3台,其中2台需要更换,Q=25m3/h,H=9.8m。

4.3两级A/O池

经调节后的污水,进入生化系统。生化系统由原来的A2/O池改造为厌氧池——缺氧1池——好氧1池——缺氧2池——好氧2池。厌氧池利旧,尺寸:6m×7m×4.3m;原缺氧池好氧池改造成两级A/O池,缺氧1池尺寸:10m×4.7m×4.3m;好氧1池尺寸:10m×5.8m×4.3m;缺氧2池尺寸:10m×4m×4.3m;好氧2池尺寸:10m×5.8m×4.3m;新增缺氧池搅拌器2台,N=4kW。更换原曝气系统及管路,设置营养盐加药装置一套,N=1.5kW。

4.4沉淀池及絮凝沉淀池

将原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沉淀池+絮凝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前部重新设计倒流墙避免污水短流。沉淀池尺寸:10m×5m×4.3m,絮凝沉淀池尺寸:6m×5m×4.3m。沉淀池出水自流进入絮凝沉淀池,投加PAC和PAM,通过搅拌,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以提高沉淀效率,节省占地面积。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絮凝沉淀池污泥及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脱水处理[3]。新增絮凝搅拌机2台,N=1.1kW;潜水吸泥泵1台,N=11m3/h,H=10m;PAC加药装置1套,N=1.5kW;PAM加药装置1套,N=2.25kW。4.6中间水池将中间水池改造为次氯酸钠接触池,用于混合药剂并保证接触时间,为化学除氮创造条件,池体尺寸:4m×3.45m×3m;新增次氯酸钠加药装置1套,N=1.5kW。

4.6砂滤罐

原中水回用系统中的砂滤罐利旧,尺寸:Φ3.0m×3.0m,更换内部滤料。

4.7污泥处理系统利旧

污泥池尺寸:4.0m×3.45m×3.0m;污泥螺杆泵1台:Q=12m3/hr,H=60m;带式脱水机1台:DNDY-500;螺旋输送机一台:WLS-260。

5.调试及运行结果

污水厂升级改造后经过3个月的调试,出水水質稳定,于2017年12月竣工验收。目前污水厂运行水量基本稳定在500~750m3/d,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见表2。

由表2可见,该污水厂经过提标改造后出水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B标准。

6.投资与运行费用

工程固定总投资约为人民币190万元,其中包括土建费用、设备更换及新增设备。运行费用:吨水电费费用为3.11元,吨水药剂费用为0.41元,吨水人工费用为1.17元。合计吨水处理费用为4.65元。

7.结束语

综上,经过升级改造后,该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工艺流程优化,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降低了向水体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总量,同时最大程度利用了原处理系统的构建筑物,节约了投资。污水处理工艺形式以及技术还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相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也将不断提升,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琳,佘丽华.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937-4940.

[2]杨德龙,朱乐辉,张晓东等.两级A/O+絮凝沉淀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实例[J].水处理技术,2013,39(5):115-118.

[3]郑建国,李林宝.某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设计及运行[J].环境工程,2012,30(6):31-33.

[4]庄磊,黄勇.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探讨[J]. 业用水与废水,2010,41(1):14-18.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燃气管道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施工工艺及管理
连云港港口30万吨级码头引入“直通装船”作业模式
采用串讲法讲评工艺流程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型解题模型建构及教学启示
中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探析
浅析污水处理厂供配电节能措施
工业污水处理厂含氟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厂提标中的设计与应用评价
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