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10-21刘斌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群众文化建设背景

刘斌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县(市)区整体发展为单位,实行县(市)区群众文化一体化。在整合过程中,要着眼于“大文化”背景,即县(市)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时代主题。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必须依托“小文化”,即特定的文化工作,与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普及精英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文化整合;“大文化”背景;“小文化”工作

引言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群众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包括群众文化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1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

大众文化不是“大众”和“文化”两个名词的一般含义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特殊文化类型。大众文化是人们在职业之外参与、娱乐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文化。它是一个包含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在内的具体的集合概念。作为“文化”的属概念,群众文化与其它类型文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们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与自我开发的内部特色,以及“职业外”的外部表现形态。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与自我开发,是人们以自我的意识和意志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这个对象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为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对群体的加入,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它的社会性。“自我娱乐”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基本动力。“自我开发”是人们自我参与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它使人们在思想素养、文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让群众文化呈现涌动不息的活力。“职业外”(即工作、劳动和学习之外)也表明群众文化的一种社会性特征。“职业外”的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同与其相对而言的专业文化在外部形态上的界别,其显著特点是“自我参与”远远大于以专业文化人为主的“他人参与”,同时“寓教于乐”效应也是专业文化所不具备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群”是人的社会化的主要特征。社会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的有机整体。群众文化的运动或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方式,有着明显的社会互动关系。就群众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自地球上有了人类,便有了群众文化活动,而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理论等,则是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群众文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言,群众文化的机构、工作、理论等,都是服务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其价值只能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就群众文化内部结构的依赖关系而言,因为有了群众的各种文化活动,才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群众文化。

2群众文化的建设

2.1稳定和壮大群众文化队伍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首先要稳定和加强群众文化队伍。街道和社区管理干部是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要组织、规划和管理群众文化,要从群众中发现、挖掘和培养社区文化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从年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等方面建立一支合理的社区工作管理干部队伍。首先,街道、社区管理干部可以从群众的生活待遇入手,保证群众的收入与当地的生活物质水平向一致,群众只有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而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过渡。其次,管理人员应该给群众营造和提供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围,以便他们能愉悦地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天赋,以繁荣和丰富社区文化,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2.2坚持传统文化,加强本地文化在群众中的渗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在对外经济贸易在中国流通的同时,绝大多数外国文化不断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因为群众文化是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文艺。游园、灯会、茶艺、聚会等都属于群众文化,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使群众更好的掌握人文知识、历史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等,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我们要在坚持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本地文化在群众中的渗透,可以开展知识讲座、社区论坛等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倡导社会公德,健康、环保的活动,使群众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强化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

2.3认清形势加快群众文化建设的步伐

在新形势下,认清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更好、更快地开展文化建设。纵观目前群众文化的建设,投入偏少、设施薄弱、保障不全、队伍不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我们要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已经越来越富足,她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享受文化的精神活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广大群众能够方便、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受到国家领导重视的。就群众文化的作用而言,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要求让广大群众平等地享受和参与文化最终能够加快和谐社会的建立。

3群众文化的發展

3.1群众文化发展呈出现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

首先,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式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仍在继续。文化领域的变化也在深入进行。大众文化正朝着“市场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方向发展,大众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次,新形势下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群众的城市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生活节奏、文化口味等日新月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群众文化不得不融入现代意识不断进行革新,创新群众文化生活。最后,从国际形式上来看,许多西方国家把文化产业化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群众文化涉及了城市绿化、建筑学、现代科学和民间艺术,是一项能够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与爱好的产业,不紧能够创造出社会财富,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都一致认为群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长时间下必然会呈现更大的发展规模。

3.2群众文化发展日益体现出渗透性的社会化的特点

某一地区的群众文化,代表了该地区文化的总体特征。在新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开放的状态,政治的开明,经济的开放和腾飞,带来了文化百花齐放,城市群众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当城市群众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向外传播;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很难再突破,于是会“走出去,引进来”,吸取外界先进的发展经验,通过群众文化的相互交流、广泛结盟和相互借鉴来促进共同的发展。

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中更加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其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创立特色群众文化,培养群众的文化意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与国际大都市文化接轨。

参考文献:

[1]石岩.浅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5年11期

[2]江续兵.谈基层群众文化现状[J].大众文艺(理论).2015年01期

[3]谭国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群众文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4年18期

[4]朱萍,孙连红.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向[J].理论观察.2016年06期.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群众文化建设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试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
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浅谈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新组建学院的文化整合与创新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