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1王璐麟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可视化导图

王璐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俨然已经进入到高速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代表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在学科前列。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还要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殊不知,以此为目标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得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因此,思维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帮助教师和学生重拾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信息技术

1思维可视化的相关知识

1.1思维可视化的概念

思维可视化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他认为未来的教育发展,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传授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信息知识,经常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以传统文字、图片等传授后,看似一堂热闹的课,实则学生掌握下来收效甚微,因此,我觉得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该要采用思维可视化技术。

1.2思维可视化工具

思维导图是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技术之一,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开始应用,有效地帮助了教师、学生发展思维,拓展思维,让思维动起来。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的,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后经华东师大学刘濯源主任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15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

2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学科思维导图设计的优劣?刘濯源主任在过去的10年就开始研究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使越来越多学科思维导图绘制者可以有章可循,提升品质,发挥效能,经过他反复的实践与修改,最终形成了以下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的12条标准,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学科思维导图品质评价标准。这套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品质评价标准,使师生们再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时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3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用学科思维导图展示理论性知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半的知识是属于理论性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就是散乱的,如果一堂课都是理论性知识,这堂课就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很多同学都觉得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教师也讲得乱七八糟,实现的只是知识到另一个知识的跳跃。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学科思维导图来进行授课并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下面以《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的《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为例,这节课的内容就是以纯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发现这节课的知识点颇多,并且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了案例引入,根据授课进度以学科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点,让学生在一堂课后能够真正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当然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参照了学科思维导图的12条标准,希望学生能掌握所学。

3.2用学科思维导图展示实践性知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一类知识是实践性知识,而高二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的内容分为单选题和操作题,其中操作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通俗地讲,也就是动手能力。我把考查的操作题类型分为9类:Word、Excel、Ac-cess、Frontpage、IE、文件和文件夹。下面以Word为例,Word软件的操作题主要涉及到几块内容:文字、图片、表格以及页面的设置,学生搞不清楚各项功能的位置,容易形成混乱,因此,设计了学科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4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4.1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个章节、每节课都是與前面或后面的内容有关联,但是课程往往是理论性的或者实践性的,虽然每堂课结束的时候都有总结,但是只有口头表达,文字呈现也过于简单。所以,思维可视化工具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帮助教师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拓展新知识,将课堂中的思维、知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4.2帮助复习、汇总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在高二的时候会有学业水平测试,所以要进行系统复习,分成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块,而且内容颇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往往记住了今天所学,等到明天又忘记,而且等把所有的知识都复习完了,又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掌握,什么都不会。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最好采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关键的是要把知识记全,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复习变得更有效,也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4.3发现教学问题

在采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发现教学的薄弱之处,能够及时解决难点问题,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同时,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否掌握了所有知识,还是掌握了一部分,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见,思维可视化技术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升。

5结束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课堂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对于提升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帮助高中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把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赛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猜你喜欢

实践性可视化导图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思维可视化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