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呼吸机脱机指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1莫瑞
莫瑞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机脱机指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1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与脱机关系密切的多个因素,并对呼吸机脱机指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结果:<40岁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脱机成功率越低;脱机指数越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越好,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脱机指数能反映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可作为脱机预测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机械通气; 脱机指数; 呼吸衰竭
呼吸机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临床上对于需要脱机的患者需进行综合评估,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呼吸机脱机指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对41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回顾分析
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1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为(45.63±3.57)岁;原发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中毒10例,神经肌肉疾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2例,冠心病2例,脑血管病4例。
1.2方法
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包括原发病、年龄、气道闭合压、上机时间、咳嗽能力、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自主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潮气量、脱机试验、并发症、营养状况等,上述指标均为0-2分,参照2004年池丽庄等[1]的研究方法,将上述项目的计分之和作为脱机指数,总分24分。探讨年龄、脱机指数与脱机成功率的关系。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年龄与脱机成功率的关系
<40岁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脱机成功率越低,见表1。
2.2脱机指数与脱机成功率的关系
脱机指数越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越好,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年龄与脱机成功率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发现,<40岁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脱机成功率越低,因此提示年龄是影响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年龄越小患者的心肺功能越好,并且年轻人的修复再生能力强,康复质量更好[2]。而部分老年患者多合并肺部慢性疾患,年龄越大患者的脏器功能越差,对于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气道黏膜粗糙、肺动脉压升高明显,容易引起咳痰无力和反复的肺部感染,因此脱机难度更大。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过早脱机可能会引起机体局部组织灌注不良,增加代谢性酸中毒的發生率,甚至可能加剧多器官衰竭,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3.2脱机指数与脱机成功率的关系分析
脱机指数是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使之更好的表达出来,本研究发现,脱机指数越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越好,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脱机指数越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越好,可作为反应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3.3脱机指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1)脱机指数通过结合多种指标,统筹兼顾,更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不易发生重大疏漏,因此对脱机的评估准确性相对较好。(2)对脱机指数进行连续监测,可对患者的治疗计划进行不断调整,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3]。(3)加强对患者的脱机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脱机时机评估,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应用改良后的脱机指数可提升脱机成功率,适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厚荣, 张谦, 杨秀林,等. 改良呼吸机脱机指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 21(7):434-435.
[2]宋广宇.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6):58-59.
[3]孔媛, 王玉生.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2):2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