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2018-10-21项鸿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项鸿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通过大量阅读不仅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同时对其未来成长起到重要影响。主题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大量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文章,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且在长期的阅读坚持中,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主体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单元主题为引领,集合了多种文体形式和文本形式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个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触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快乐的夏天这一主题阅读中,课外阅读拓展的材料就非常丰富,不仅有写景、抒情的、写夏天天气常识的等等,同时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了解了夏天的动物、植物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有效拓展,并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等,学生的词汇、语言材料不断积累过程中,他们识字、阅读、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会不同程度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到有利的作用。素质教育理念下,阅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主题阅读中,以单元为线索,经老师点播,小学合作探索等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主题,通过大量阅读之后,围绕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必然的。

(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教学中正常情况下是一堂课学习一篇文章,学生能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有基本的理解,但是教师依旧不停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他们的主体作用完全无法发挥。在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一堂课中拓展更多的文本,大量的阅读面前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只能抓住核心关键进行精讲精问,学生在这一堂课中,不断的与文本对话、思考、表达等,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主题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整合一个单元的阅读,以及扩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学需要的时间、教学整体设计、问题的核心、教学的目标、知识迁移的运用方式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深入文本当中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提升。而在课外阅读文本的拓展中,教师具备广泛的阅读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这个过程教师的专业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收集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相较于传统用的阅读教学方式,主题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信息化背景下的今天,学生阅读的渠道不再仅仅从教材当中获得,而是可以借助网络丰富阅读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不断阅读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实现主题阅读。例如,在‘小马过河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他们明确接下来应该去搜集什么类型的资料,然后让他们从图书馆、网络等等渠道搜集更多的故事。学生在搜集相关材料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想起教师所举的例子,那么接下来的搜索会更具目的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引入课文当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并且他们在搜集相关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寓言故事的整体特点进行感知,为主题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基于单元主题,凸显主题阅读厚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以单元主题的方式汇编教材,也就是整个单元中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的方式开展教学,凸显主题阅读的厚度,提高主題阅读教学的效率。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文章的载体不一样,但是每一个文本中都透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先将文本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实际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单元设定为‘悠悠思乡情的主题,根据阅读策略和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横向对比,使其将文本载体、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内涵等等技能熟练掌握,进而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三)紧扣文本情感,加强阅读深度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不论是内容还是情感,每一篇文章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充分运用文本之间的联系去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和‘梅花魂文章中,两篇文章都存在借物抒情的特点,通过描写梅花和桂花的表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

再比如,教师开展‘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主题活动中,可以将四年级上册的‘白鹅与‘白公鹅整合教学。先引导学生从‘白鹅文本中白鹅的特点,明确作者的表达手法。然后从文本的结构、描写方式、文字风格等方面与‘白公鹅进行对比,找寻两者的异同点,一直到本单元后面几篇动物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写作当中,让学生在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能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方式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阅读、写作和鉴赏等能力的增强。

(四)做好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比如,对文本的鉴赏、句式的应用、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分析等等。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将同一主题的文章整合一起,文本可以不限形式,不限载体。利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时,教师可以在剖析文本特点的同时,设计相关的迁移性问题,锻炼学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消除畏难的心理。比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朱德的扁担‘王冕学画‘这个规矩不能有等课外阅读材料,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人物刻画的手法,从中探索出人物刻画的基本方式。然后让学生从拓展的文本中选择一篇当做课外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人物刻画的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进而更加深刻的掌握阅读的技巧。

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层次的发展。通过主题阅读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加,进而写作能力以及质疑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大量的阅读,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日常交流中可以非常自信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精问少讲,为学生留出更多与文本对话、思考、交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注重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培培.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石门街镇段庄小学)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