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10-21闻景和
闻景和
摘要: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育模式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贯穿学生学习阶段的整个时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是学生思维、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倡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强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蕴含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目,有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语文科目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做出讨论,希望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不但会影响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还会给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语文对于学生而言,其不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是学生生活工作学习中重要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情感的交流,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的意义
1.1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改革目标及教育的挑战是在实际教学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 。而在教学中导入有效课堂教学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思想及模式进行有效创新,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1.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处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发现的优良习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关键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扩散思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所以会不高,主要还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学生因素。小学生本就年龄较低、心智等多方面都还尚未发展成熟,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好动不好静、专注力不够强等情况,在这种现状下学生也就很难安安静静的呆在课堂上学习。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是识字、被动等内容,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耐心与积极性,可是这种重复性的记忆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十分枯燥且厌倦的,这也直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因素。具体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方式不选择不恰当,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还是使用财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形象下学生不仅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困倦性。所以说,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教师就一定要選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与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的应用,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作为首要工作,而后着手于对学生小学语文多方面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不单单只是局限于对生词、句子的讲解,同时应将阅读引入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例如,在对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歌《望洞庭》进行讲解时,教师不应只是重视对诗歌写作、生字的讲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其所表达出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对诗歌的景象进行设想、描绘。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智能。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让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查找丰富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完善教学内容,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或者视频展示出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小松鼠的一些图片,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寻找食物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3.3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尊重是相互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适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还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小学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学习,学习不好的学生通常厌恶学习,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语文知识难以理解,无法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讲解教材内容,但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应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4灵活使用语文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教师不宜过于依赖教材,要灵活地使用语文教材,提升教学情境的适用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思考,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反思。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中讲述重点内容,把握好重点内容,对难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只有富有新意的内容才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例如在讲述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灵活使用文本之中的图案,甚至可以将文本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演绎,让学生演一演,练一练。在讲述到诗歌的时候,就可以在教室内进行诗歌比赛,邀请同学进行诗歌朗诵,其余同学担任评委,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灵活使用会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能不断塑造自己的自信心。
3.5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于生动的情境来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体验中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与主旨,进而也就能够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程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一段圆明园毁灭之前与毁灭之后的图片对比,通过视频情境来直观冲击学生视觉,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体验中直观的感受到圆明园之前的繁荣美好与之后破败的对比,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在较为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归宿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教学方法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长时间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是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芬.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8):18.
[2] 郭艳丽.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3):80.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孟城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