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18-10-21罗井云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主动学习,快乐高效地融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主动性;提升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转变,要求在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尤为重要。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以兴趣来驱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寻找合理教学手段
我国中小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事业需要长期不断跟进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一)合理运用教材,辅助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实行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小学阶段的孩子,脑子里有很多好奇的想法,什么都想要去尝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去。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可以借助的教辅工具更为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抓住此机会,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创新性,使课堂变得更为丰富生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面对这种形式,有的老师会随大流得过且过,而优秀的教师会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尤其是小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营,教师更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创新的教学思维,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好教材。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于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愿[1]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借助于高效的探究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学生们进行问题探究的时候,教师不能强行打断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对于学生们提出来的问题要尽心一定程度的提醒与帮助,让学生们可以独立完成对于问题的探究。这种主动参与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自信心的培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里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并且优化问题表达的方式。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带有角度的东西画下来,并且观察各个带有角度的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将认识的带有角度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自动思考组成一个角的条件,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设立的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尽量设计出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一些情境,比如说学校、游乐场以及公园等地点。同时要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小学生好奇心的事件,比如说分糖果、做游戏。通过这种十分生活化的情形的设立拉近事先设计的探究问题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2] 。
(二)问题表达要浅显易懂
小学阶段的学生脑部的发育来没有完全成熟,认知能力也十分有限。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表达的方式,尽量采用单层逻辑结构来进行问题的表述。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难度的调节。这项工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根据所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小学生的基础来进行灵活的调整。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大量的文字叙述以及多层次逻辑嵌套类型的问题难度比较高,不利于其对于问题的理解,在文字表述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以及单项逻辑,设问与建立的情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设问[3] 。
比如说在学习《克与千克》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就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要将问题集中在克与千克的转化方面,不宜进行过多的联想。比如说厘米与米,升与毫升等,虽然这些度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本质原理相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过量的发散思维会严重影响其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利于问题探究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一)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改进教学模式,让其多元化发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要集思广益,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学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如利用游戏、比赛的模式开展教学等,也可以通过举行实际的操作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活动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实施的情况下还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有团队合作精神,小学数学老师在这方面的带领至关重要。教师要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用自己生动幽默的语言指引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讨论,这时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提问的有意义又恰到好处,既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又能让学生们听懂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作答。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下,学生们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巨大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转变授课模式,用开放式课堂取代传统的灌输式课堂[4]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并且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提升其沟通能力。
这里以《数据收集整理》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区分数的种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大量无序的数字,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并且让其总结不同数字的特征。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小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于该知识点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一举两得。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探究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和活跃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信且积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取长补短。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在不经意间调动课堂气氛,这也会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努力在小学新课标的要求下,跟上科技教育的步伐,让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应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问题表述以及合理调整问题难度等方式保证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佩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22-123.
[2] 张慧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学周刊,2013(23):139-139.
[3] 侯丽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中华少年:197.
[4] 邹淑琴.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J].南北桥,2017(24):150-150.
作者简介:
罗井云,女,1970年3月,吉林长春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