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2018-10-21周录红李春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周录红 李春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很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的核心利益,因此,历届党政领导人一直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新时期,提高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明智之举,本文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建议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的农业生产总值却远远落后于美国,很多农产品甚至需要从美国进口,这与我们印象中祖国是农业大国的形象有着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能力过剩,但结构性供求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农产品供给看,高品质农产品和食品供给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安全绿色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农产品和食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一方面国内大量农产品库存积压,另一方面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农业供给关系的调整牵涉到很多领域,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不得不谨慎,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拦路虎便是农民文化知识的不足,尽管我国大多数农民已经脱离了文盲阶段,但是距离先进的农村农业科学新技术的推广还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我国大多数农民虽然已经初步从最简单的人工生产过渡到机械化生产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要农民适应多领域工作环境,这对农民的文化水平要求就会更高了。然而,对于我国的大多数农民来说,短时间内适应发达信息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是很困难的,年轻人进行先进技术的学习很容易,但是对于那些上了年龄的中老年农民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尽管我国不断的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但是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先进农业人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只能通过培养下一代了。

1.2 农民得到的经济补偿偏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巨大阻力便是资金。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较美国要分散的多,美国的集中性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规模化经济效益,而我国的分散式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生产的资源难以得到集中化;同时农民在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时根本用不上那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其装备,如果农民选用了那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必然会给农民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然而供给侧改革着眼于建立供给关系明确的农業生产链,规模经济诞生的前提必须要以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作为前提,而每一种先进技术在进入市场时都会因为价格高难以取得很好的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国家给农民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人民去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只有通过不断地鼓励农民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并对农民进行新技术运用能力培训,让他们迅速掌握一定操作技能,才能够使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得以普及。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2.1 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

要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很好地实践,农民首当其冲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农业技术设备在一个具备了先进技术知识储备的农民手中将会发挥出巨大的技术优势,相反的,如果这套设备被一个几近文盲的农民使用,那就如同虚设了,因此,新时期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农民开始抓起,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普及到每一个农民的手中,同时也需要每一位农民拥有着良好的供给侧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

要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首先要从教育开始抓起,尽管上了一定年龄的农民已经错过了受教育的黄金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先进设备、技术以及供给关系还是可以针对性的教学的。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农村人口结构较为悲观,实际上绝大多数年轻的人口都已经流失到大城市里去了,留在农村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因此,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一些的农民,可以尽快的向其普及技术知识和供给理论,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一些的农民可以延缓教学的进程。

2.2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资金较为紧张的农民来说,不可能会倾向于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宣传,鼓励农民使用先进农业技术设备时还需要给予资金扶持,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老百姓得到了眼前经济上的利益,才会更积极地去加入到我国农业技术改革的行列中去。资金投入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的补贴方式精确到每一家、每一户。凡是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民应该得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农业项目扶持,这对刺激农业结构性改革是大有益处的。

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兴农之要。当前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难题,表现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既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大力推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

参考文献:

[1]以“三变”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汤正仁. 区域经济评论,2017(04).

[2]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J]. 魏后凯. 中国农村经济,2017(05).

[3]如何认识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J]. 蔡昉. 科学发展, 2017(03).

[4]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 姜长云,杜志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5]构建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制度[J]. 李太淼. 甘肃社会科学,2017(01).

[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J].刘明. 农业经济, 2017(01).

第一作者:周录红,男,1971年1月,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26年。单位地址: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泾川县分校。

执笔作者:李春,男,1966年12月,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31年。单位地址: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泾川县分校。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