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县苹果褐斑病及斑点落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8-10-21常伟华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褐斑病防治苹果

常伟华

摘 要 针对陇县苹果褐斑病及斑点落叶病危害严重的问题,分析其相关因素,总结出适合陇县旱塬地区苹果褐斑病及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发生;防治

褐斑病及斑点落叶病是陇县苹果的主要病害,其为害程度及损失位居苹果病害首位。2015年6月份在陇县大面积流行,年内受害面积均为3.8万亩,严重的造成苹果树提前落叶,树叶枯死亡。10月上、中旬调查,落叶率50%-80%,平均病株率98%,病叶率84.2%,减产5%-30%,并且造成品质及等级下降。现以20016年为例分析其发生特点。

1 病种病因

1.1 苹果褐斑病的病原为苹果盘三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根据国内外报道,该菌的有性阶段为苹果双壳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而它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可发展为三种类型。一是轮纹型,二是针芒型,三是混合型。其中针芒型在陇县境内发病及为严重。它主要是病叶黄化脱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菌分泌素刺激叶柄基部,提前形成离层细胞而致,病菌以菌丝团或孢子盘在病叶、被害枝、果实上越冬,随雨水冲溅至树冠下部叶片,作为初侵染为害,其后多次再侵染。一般潜伏期6-12天,从入侵到落叶13-15天,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导因素。

1.2 苹果斑点落叶病该病的病原,苹果斑点落叶病是从中分化出来的强毒株系。该病症状主要为害嫩叶,也为害嫩枝及果实。而特别是展叶20天内的嫩叶易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条件适宜时,数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反面长出黑色霉层。幼嫩叶片受侵染后,叶片皱缩、畸形。其中新红星、红富士等品种易侵染。而它在侵染后病菌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第一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高峰在9月份,这时会再次加重秋稍发病严重度,造成大量落叶。受害叶片上孢子形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枝条上7月份有大量孢子产生,所以叶片上形成较枝条上早。病害潜伏期随温度不同而异,17℃时潜伏期6小时,20-26℃4小时,28-31℃3小时。17-31℃叶片均可发病。

2 发生特点

2.1 发病早蔓延快。

5月上旬,陇县田间已见到零星病叶的发生和为害,5月底6月初,开始大面积扩展,发生面积占栽植面积的50%以上,病叶率6.7%,病指2.1;7月中旬,引起大面积的发生,病叶率24%,病指5.1,部分地块出现叶片黄化脱落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治,7天内整个果园就被全部感染;8月初,本县已呈现出大面积流行的态势,落叶率急居上升至5%-20%,病叶率达65%,病指为11.2;进入9月份,落叶率为15%-80%,病叶率90%,部分为100%,病指26.2,叶片干枯或黄化,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叶基本落光。严重果园只见果实,就梢头仅有几片叶子。

2.2 两病混发,发生重。

2015年引起陇县苹果树严重受害落叶的主要病害是褐斑病与斑点落叶病。前者造成叶片黄化、脱落,以老叶为主,后者造成叶片形成坏死斑点,以新叶为主。不但造成早期落叶,消弱树势,影响果实生育,降低产量和品质,而且对花芽形成、养分积累影响极大,甚致使当年发二次叶,开二次花,所以两种病害在同一地区,同一果园,同一株上发生,而且有的在同一片叶上发生。

2.3 防治难度大,防效差。

一方面,发病期间雨日多,6-8月份全县降水天数增加,使药剂防治的难度加大,不能适时,适期施药;市场上所出售的防治该病的药剂,如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对斑点落叶基本无效,对褐斑病效果差,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效,部分药剂防治效果好,如68.75%易保水分散剂(代森錳锌·噁唑菌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世高)等,但是,由于售价较高,每千克价格在150元以上,群众投资积极性不高。

3 流行原因

3.1 气象因子适宜于两病的流行。

造成陇县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陇县5月份的降雨量及适宜的温度给两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两病顺利地完成了初侵染及迅速扩展,使其在5月底已造成全县30%苹果园发病。6月以后降雨又为两病的发生为害提供了有利因素,促进了两病的进一步蔓延,加剧了发生为害,使其在陇县大面积暴发流行。

3.2 灾害性天气对两病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

陇县平均受冰雹袭击1-2次,面积超过0.5万亩,苹果一旦受灾,群众就停止对病虫害的防治。加上树势较弱,很容易感染两病。

3.3 主栽品种对两病的抗性差。

陇县主栽品种为红富士为中感品种,发病重。

3.4 栽培管理技术差。

陇县大部分果园栽培密度大,本应矮化或半矮化种植,但现多数为乔化,树冠高大,留枝量较大,枝条相互重叠,致使果园郁闭,通风条件不好,加上使用氮肥量大而磷、钾量不足,给两病的发生传播及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其大面积发生流行。

3.5 防治意识不到位。

对于两病的防治由于条件限制应采用预防措施,但大多数的群众图省钱、选购农药不适,多为低、次档或无效农药。而且喷布部位不妥、方法不当、认识不到位,而是见病防病,因此,使两病能够顺利完成初侵染及传播、蔓延。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使药剂的防效不佳,在大发生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4 防治方法

4.1 及时清理病叶。

对落叶的果园,要及时进行清扫落叶并将即将脱落的叶片清除,予以烧毁。

4.2 强化栽培技术。

对果园实行强拉枝,大改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提高磷、鉀的使用量或进行叶面补施磷、钾肥。一般使用氮:磷:钾为1:0.6:1,叶面喷施磷酸=氢钾0.3%水溶液。

4.3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两病的防治首要关键是预防,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预测全年病害的发生趋势,合理的进行预防。一般情况,在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3次用药即可有效的予以防治;二是针对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的药剂品种,春梢旺盛期以斑点落叶病为主,主要选用药剂有70%代森锰锌WP(大生)600倍液或50%异菌脲WP(扑海因)1000-1500倍液10%多氧霉素1000倍液、70%乙锰合剂300倍液等。后期6-8月雨季以防褐斑病为主。主要选用药剂有50%多菌灵500-600倍液、1:2-3:200-300波尔多液,多雨季节可使用68.75%易保水分散剂1000倍液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世高)300倍液防治、效果相当好。

猜你喜欢

褐斑病防治苹果
分析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收获苹果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