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的开展意义与对策研究
2018-10-21黄芳
黄芳
幼儿美育即锻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学前教育中,美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幼儿对美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幼儿对于美术、舞蹈、音乐、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生活、艺术、文学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启蒙阶段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美、学会欣赏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美育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幼儿美育的开展意义分析
学前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其中,艺术领域是一个重点,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优化。美育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美育,国家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各级教育中,必须要强化美育,幼儿阶段是美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后续的美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来感受、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丰富幼儿的审美认知。美育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幼儿阶段作为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必须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感知能力、价值观的培养,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本身发展的需求
3~6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于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究。该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外界的认知非常懵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美产生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接受美学艺术的熏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产生挖掘美、创造美的欲望。此外,美育不仅包含在于艺术教育里,更蕴含在社会、人性、自然中。关于美的理解与创造,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因此,美育也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求。
在学前教育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
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他们对于故事、游戏、唱歌、跳舞、音乐等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些活动也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选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诗歌以及绘画、舞蹈、歌曲等,让幼儿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挖掘其中的道理,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优美绚丽的绘画,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育。
在社会与自然中渗透美育
在社会与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城市有科技的美,自然有原生态的美,只要幼儿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感受到社会和自然中的美,如:宽阔的马路、变幻的灯光、壮观的高架桥等。在幼儿欣赏美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手脑并用,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种美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开阔自己的眼界,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此外,幼儿对于自然界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容易被大自然的美吸引,自然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是美育取之不尽的丰富矿藏,是我们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场所。因此,我们要主动挖掘自然界中的美学元素,带领幼儿参加一些观赏自然现象的活动,如:看花展、逛公园、春秋游等。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艺术语言来讲解,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如:让幼儿观察小蜜蜂采蜜,感受小蜜蜂的辛勤劳动;让幼儿观察清清的小河、嫩绿的小草、美丽的花朵等,在美育中教导他们学会爱护自然。
强化德育与美育之间的结合
美育与德育是息息相关的,德育为美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把控好美育的方向,而美育则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学识,能够懂得美、理解美,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开展美育活动。美育的开展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幼儿之间具有个体差异,他们在美的感悟、艺术表现、审美能力上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学前教育活动中,需要在提高多数幼儿美育能力的基础上,挖掘幼儿的才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幼童都是脱离家长的庇护,带着对教师的充分信任来到幼儿园,因此教师的地位在幼儿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个人素质,在幼儿的人格塑造和审美萌芽时期,以及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美育是应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培养幼儿审美观念的一种方式,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動。幼儿活泼好动,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教师要给懵懂的幼儿塑造正确的美的认识,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给予其艺术气息的熏陶,让幼儿能够通过美育认识美和世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