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2018-10-21郭建虹
郭建虹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我们寻找到新的教学规律。反思要及时,要坚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反思作为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成功;不足;闪光;修改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而我们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总是花很多时间精心备课,课讲完了,算完成了任务,思想上总有些懈怠,就会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下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观课议课也越来越重视教后的反思,这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当我们上完一堂课后总会在脑海中回忆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情节,要好好想想这节课是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重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习方法是否落到实效。我想这是一堂课成与败最起码的标准,把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记下来好好反思总结会使自己以后的教学受益很大。记得一次学校举行公开课教学,校内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选择阅读课进行教学,当时自己挑战了一下,大胆的选了一首古诗《咏柳》进行教学,我一改过去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教学,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株绿色的柳树,运用板画的方式,动情的语言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学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时,我让其中的几名学生上黑板板画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柳叶,学生们把细叶画的十分小巧,真像精心剪出來的一般。学生通过这形象的画面,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大增,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学习很投入,理解诗意水到渠成。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配一首古曲引领学生进入这首诗的境界中来,老师教的“激情四射”,学生学得“如醉如痴”。当时这节课收到了老师和领导的好评,为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及时写下自己的点滴心得,在后来的古诗教学中,我借用自己教这首古诗的心得又一次次进行新的尝试,在每一次的反思基础上大胆实践、创新,在古诗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古诗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是学生们更加细化故事的学习,从而也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要认真回顾整个教学流程,把某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剖析,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我们在备课时,一定会考虑学情,尽量设计适合学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出现。记得教学《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课前我精心的准备了教学设计和课件,教学难点和重点也想好了怎么引导解决,当时觉得自己准备的很充分,课堂上感觉也很顺手,课件展示的也很完美,但上完课后,总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热情不够,没有充分的进入到课文中来,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看似完美无缺的教学,其实很多学习任务都替学生包办了,如要注意的字词,要勾画的重点语句都一一用课件做好了,本想让学生先找出来我再出示,目的是再进行一下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可课堂上为展示这些“重难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和学生都被牵着走,自然学生感到被学习的约束,没有了学习的热情。从中反思到这些,在后来的课件中,我精简课件的张数,学生能说的理解到位的能不出示的都删掉,自己不再“画蛇添足”,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遇到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
课堂是教师备好课后的实际演练,是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而这些瞬间即逝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及时记下来,这样才能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记得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当学完“我们”和向导气喘吁吁地救海龟时,我让学生体会当时“我们”的心情,其实主要是让学生再次感悟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句话,当时有个学生说出了“我们干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蠢事啊!”接着又有一个学生接着说“难道我们不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吗?”他们既想到用感叹句和反问句来代替文中的句子,表达“我们”和向导的心情,而这两句与文中的句子一比较,它们的语气一个比一个强烈,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逐渐掌握体会到感叹句和反问句表达的预期更加强烈,尤其是反问句。这样再碰到相关句子学生学起来或转换起来就更容易掌握了。还记得教学《去年的树》时,当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想对文中的鸟儿或树说什么,一个孩子竟站起来说:“我想对作者新美南吉说,你写的这篇童话太感人了,看了我只想落泪,你为什么写的那么凄美,我多想让你把它写成美好的结局呀!”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对作者的感言。有的说:“正是因为作者把它写成悲剧,才会感动很多很多的人,让大家懂得友情的珍贵,新美南吉真是编故事的高手。”“这篇童话看似内容写得很简单,可却蕴藏着浓浓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新美南吉可真了不起。”“我终于明白友情是多么伟大呀!我可后要好好读读他的其它作品,一定都很感人。”……真想不到学生对作者有这么多的话,连平时熟悉他们的我都感到意外,佩服孩子们的独到理解。为此,课后我专门把这两个片段写成了案例分析,及时记录下学生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帮助拓展自己今后教学的思路。同样在教学《自然之道》中课要结束时,我让学生拓展说话出示了以下几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发表意见:
1.假如你是那只“侦察兵”幼龟,当向导捧起把你送往大海时,你会对向导和我们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葬身食肉鸟之腹的一只小幼龟,你会说些什么?
3.假如你是一只吃得饱饱的食肉鸟,你会一边欢叫,一边说些什么?
4.假如你就是那位“你得想想办法啊!”的同伴,你此时会说些什么?
5.假如你是稳重的向导,你此时会说些什么?
6.如果你就是作者,你除了告诉我们文中的道理还想说些什么?
有这么多对象让学生选择,学生说话的兴趣大增,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更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四、课后认真修改教案
讲完课,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和修改这一节课教学细节,会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我们不需要每一课都要进行细致的修改,可粗枝大叶,也可精雕细琢,如这一课某个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对于教学互动过程中发现教学难点、疑点和重点没有讲足、讲够甚至没有讲到的地方,特别是大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课后应该马上补充相关内容,使教案更加完整、全面。对于应该联系实际讲授,而没有联系的问题也应该添加合适的事例来帮助对所学观点和道理的理解。而对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而自己在备课中下了很大工夫、用了很多笔墨的、想象的“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应该删繁就简,适应学生需要。对于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不感兴趣的,或者发现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及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指导意义不大的问题,也应该适当删减。每一次授课完毕之后,都应该听取学生的反映,分析总结一下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小到每节课的导语、板书的内容,大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方法,都在教学方法的改进范围之内。每一个具体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都应该详细地标注在教案中,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地运用。
每一次反思都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每一次教学都是反思后的努力实践。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我们寻找到新的教学规律。写教学反思,一定要及时,要坚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反思作为一门必修课,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