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环境质量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究

2018-10-21黄莘棋

大科技·D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措施影响因素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都导致水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如何改善水环境,如何找到水环境恶化的因素,这是目前我们着重要做的事情。本文针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383-02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的空间环境,水生态环境是环境中的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水的适应与需求情况。水资源是动植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环境质量对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影响明显。在实际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中,需要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升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积极推动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提升,构建健康、平衡和可持续的水生态环境。

1 水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重工业也发展迅猛,大量的工厂林立,不仅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还排放了很多的污水。这些污水进入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水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以前在河水里游玩、直接饮用井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很多城市周围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湖泊丧失了旅游、供水、水产等功能,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地下水资源水质也不断恶化,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我国地下水开采量逐年递增,绝大部分人都在饮用地下水。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许多地区,地下水成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水源。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另外,我国近海局部海域污染也比较严重。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战略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使得我国局部海域污染非常严重。其中,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海北部、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等。由此看来,海洋环境保护任务是非常繁重而迫切的。针对目前水环境被破坏的情况,我们需要尽快从根源处解决。

2 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水环境是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所处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为某一相对稳定水域所处的空间的环境。水环境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水环境发生破坏,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①自然因素对水环境质量有所影响,自然因素包括了水土流失、水文状况因素;②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进一步的划分,包括了人为水质开采、人为的水质污染;最后就是技术因素。

2.1 自然因素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了兩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水生动植物减少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第二个方面就是水土流失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第三个方面就是水文状况因素的影响。

大量的生活用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可能会引起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另外,流域中的废水还有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治理不够严格,排放到流域中,就可能会引起流域整体水质变差,导致生物死亡。水土流失对于水环境质量影响比较大,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很多的地方都出现“沙漠化”的现象,这主要原因就在于绿化面积的不断减少。植被是维持水土的主要因素,只要有植被的附着,水土流失现象就很难出现,但相反的是,在很多的地方,水土流失现象很严重,这就导致了土壤流失到河流里面,最终导致河水的水质污染,还有就是河道产生淤泥,对河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同样会受到的水文状况的影响,水文状况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导致水文状况发生变化,引起流域夏季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另外水质因素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明显,周边矿物质的富集,可能会导致流域水环境矿化,导致水质变差。

2.2 人为因素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人为的水质污染,第二方面就是人为的大量开采。在水质污染这块,这是目前水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的发展会排放很多的污水,这些污水里面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最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大量的水开采,随着水质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深层的纯净水被开采的很迅速,这导致水环境失衡,最终影响到水环境的质量。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壳运动,但是这种因素可以忽略,毕竟概率低很多且干预较少,地壳运动直接导致地表发生变化,影响水环境的分布,最终对水环境质量也会造成一些影响。我们知道了水环境的影响因素,那针对于水环境的影响因素我们要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的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下文笔者针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2.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是指对污水、废水等的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如果不能达标,就可能会引起污水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进而引起水资源的污染,影响水环境的质量。另外,水资源利用技术也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不能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流失,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3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两点,一个是从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出发寻求的保护措施,一个是从人为环境影响因素出发寻求的保护措施。从这两方面出发,有效的进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3.1 从自然影响因素出发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鉴于水生动植物减少的情况,需要重视对污染的治理。通过强化污水排放技术的研究,有效完成对污水的过滤,促使污水的排放能有效达到国家制定的安全污水排放标准。在通过强化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农田灌溉为例,采用滴灌技术,在保障农田灌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外,还需要重视水生态环境和生产之间的联系,在保障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展开生产。再者从水土流失这块出发,大批量的种植植物,这样子就可以有效的减缓水土流失,从而更好的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现代水文水资源的预测技术,完成对水文水资源的保护。以GIS技术为例,GIS可以有效的完成对流域水文变化的预测,结合获得预测资料,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提高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合理的对流域植被环境进行控制,结合荒地治理,有效的增加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进而增加流域涵养水资源的能力,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

3.2 从人为影响因素出发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是降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但这样子是治标不治本,需要从根源出发,对水质污染现象进行解决。在工厂这块,需要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必须装备排污的装备,将有害污水先进行过滤,然后剩下来的污水在安全指标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排放。另外就是人民日常的生活中,不要将有害的居民用水随意倾倒,不要将含有有毒物质的污水倒入河流中,这对水生态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推广节水器具的有效应用,尤其是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制定适宜用水标准,限值高耗水项目,构建完善的实时用水监控系统,达到节水目的。在水质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之后,人为的地下水开采也要适度,需要提高水质过滤技术和转化技术。

3.3 治理污染、提高利用率

鉴于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需要重视对污染的治理。通过强化污水排放技术的研究,有效完成对污水的過滤,促使污水的排放能有效达到国家制定的安全污水排放标准。在通过强化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农田灌溉为例,采用滴灌技术,在保障农田灌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外,还需要重视水生态环境和生产之间的联系,在保障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展开生产。

4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化。为了更好的促进水环境的改善,我们针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针对于水环境剖析的结果,我们需要找到合理的保护措施。文中针对于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剖析,并且给出了两大方向的保护意见,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结构化思考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优化,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准。

参考文献

[1]佟新华.日本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4(05):85~94.

[2]郜志云,姚瑞华,续衍雪,王 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考与谋划[J].环境保护,2018,46(09):13~17.

[3]姜志文,陈 响,汪兆生.柴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与实践[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04):145~148.

[4]张仁泉.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路线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06):63~67.

收稿日期:2018-6-13

作者简介:黄莘棋(1991-),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水环境保护措施影响因素
保护措施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