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

2018-10-21李晓启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管理质量监督建筑工程

李晓启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质量监督机构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发挥监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作用,对所有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执法监督,确保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

1、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质量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关联密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 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果建筑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使用功能的保障,将会造成返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不必要损失;达不到合理使用年限,将会造成在经济上和资源上的无效消耗浪费,增加资源过多消耗和环境污染,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模式,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向相违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促使工程质量提高,确保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杜绝劣质工程产品出现,充分发挥经济投入和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时代意义。

2、現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个方面

建设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可分为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体现。

2.1 建筑工程之前的监督工作

主要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行政处罚,使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

2.2 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监督管理,三大部分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

2.3 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监督工作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企业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业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质量问题,特别是解决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的措施分析

3.1 加强市场管理,增强管理意识

3.1.1确立行业管理的新职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观念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首先,要从传统的单一的直线式管理转变为横向的综合性管理。其次,由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向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最后,由对企业的直接的监督和管理转化为对企业服务、管理相结合,引导企业正确的经营。强化建筑行业的管理应该根据建筑行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完善相应的行业标准,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应的问题,确保市场的稳定有序。

3.1.2 建立行业管理新体制

根据“政企分开,管好行业”的原则,可建立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适度分开、以横向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适度分开,以综合管理为主的新体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3.2 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关系到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对质量工作重视的程度,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责任主体单位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并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教育,教育职工认清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低劣是一种犯罪行为。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的关系,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也就没有竞争。

3.3 强化质量保证体系

落实规章制度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前提.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完善施工工艺,质量、原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4 增强科技意识

建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舍得花本钱搞智力投资,要围绕提高质量,降低物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把精心施工和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抓技术培训,组织参建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并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第二,执行规范,严格标准,一丝不苟分项工程要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按标准检查验收。第三,坚持样板示范指导施工,每道工序施工要先做出样板,经技术人员检验达标后,全面展开施工。第四严格治理质量通病,企业应成立攻关组织,研究制定消灭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由施工人员、原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决定的,要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必须对各个环节加以严格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工程建筑质量的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建筑完工后能够达到合同等规定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工程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防范,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向导,2012(20):404-405.

[2]陈兆阳.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原则和方法[J].华章,2015(8):135-136.

猜你喜欢

创新管理质量监督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