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8-10-21陈亚东王栋杨红月韩亮亮
陈亚东 王栋 杨红月 韩亮亮
摘要:本论文立足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不同特点,分析当前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现状,并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思考更适合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党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采用是与本科生一样的培养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研究生的高水平、分散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立足当前研究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创新和改革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不同特点
(一)高水平是研究生群体最显著特征
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学生群体,研究生在学校和社会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行为会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影响。
(二)独立性是研究生群体最重要特点
研究生群体思想较为成熟,个性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依赖较少,简单的灌输式思想教育并不有效。
(三)分散性是研究生群体的基本特点
研究生集体活动较少,在校时间随机性较强,专业选修课程较多。研究生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学科较分散,思想状况较难把握。
二、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一)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建活动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少
研究生学制较短,学习时间紧,学习内容相对集中,学习任务重,空闲时间少,与此同时研究生群体在科研、实习、就业、婚恋等方面分担着太多的精力,造成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建活动中投入不足。
(二)研究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培训和考察全面性不够
研究生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学科较分散,学习和活动场所集中在实验室,集体生活较少,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分散性制约了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培训和考察,党支部无法有效的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的思想状况,造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流于表面,全面性和深入性不够。
(三)研究生党支部支部建设薄弱,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格,党员组织归属感不强
研究生群体的独立性和分散性较本科生更强,同一党支部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专业、班级、实验室,研究团队,组织建设薄弱,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党支部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
(四)党建科研难结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具有党员身份,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应当在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研究生党建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导师是指导业务,而忽略了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无法得有有效的结合,工作脱节,导师教书育人作用谈化。
(五)党建管理难保障,管理人员“要求高、配置低”
大部分学校、院系并没有配备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部分辅导员既要研究生和本科生双重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无法做到有效区分,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无法有效地对研究生的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研究生的党支部书记大多有学生担任,政治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程度不够,造成党支部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更是流于形式,“顾面子,讲交情”的情况时有发生,研究生党建工作难以保障。由于研究生这一学生群体与本科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通过对现有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弊端进行分析,发现在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过程中,不能再完全套用对本科生的方法,因此创新和改革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的对策思考
(一)将“导师制”引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具有党员身份,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导师以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指导并影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加深对党的认识,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效果,同时给予学业、学术科研指导以及创新实践等帮助,从而有利于提高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党建工作融入科研工作
“党建带科研,科研促党建”,增强党支部活力,细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将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及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相结合,研究生黨支部承办学术报告会,开展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开展硕博交流会等形式,以科研工作为载体,以党支部活动为抓手,保障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性和接受性,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细致化全面化。
(三)教工党支部协同培养
搭建教工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和实践活动平台,通过教工党员的榜样引领,入党积极分子与教师党员的交流互动,主动学习,在思想政治意识,科研学术能力,人生择业规划等各方面得到指导,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沟通,增进师生交流,培养友谊和感情,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带动党建工作整体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整体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
(四)发挥阶梯格局优势,创新日常性活动,深化入党积极分子养成教育成果
党支部纵向设置,利用年级梯度特点,高低年级党员传承政治修养,科研学术,择业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定期开展硕博交流会,积极营造和谐互助的支部氛围。开展长征知识问答等“红色”特色活动,“送科技、送政策”等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开展“我的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活动等,创新日常性活动,切实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催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深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养成教育成果。
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创新改革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强化培养教育成果,是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要做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要立足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牢牢把握思想脉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推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性。
【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校内党建课题《基于“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魏艺聪.关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0):220.
[2]李思齐.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
[3]刘伍梅.在新形势下基于研究生特点优化党建工作的措施[J].学理论,2012(19):166-168.
[4]郭巧玲.构建"党建导师制"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