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高产优质油葵品种筛选试验初探
2018-10-21莫昌乐李裕雄陈香群
莫昌乐 李裕雄 陈香群
摘要:为了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种植油葵选用品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从北京和河北省引进6个油葵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个参试油葵品种中美葵DL667的产量表现最好,达到3550.5kg/ha,较平均产量(CK)增产17.29%,其主要农艺性状也明显优于其它品种,建议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示范性推广种植。
关键词:油葵;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
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inn.),即为“油用向日葵”的简称,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很大[1]。油葵的葵花籽提取出的油脂,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及微量的植物醇和磷脂[2],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血压平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疾病的功效[3-4]。油葵含油量高,一般含油量可达30%~70%[5]。目前湖南省的食用油主要是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而葵花籽油很少。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油葵品种,对丰富当地人们的健康营养油料选择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品种)
从北京和河北省引进的6个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inn.)品种:黑矮人油葵,矮大头567DW,美葵DL667,韩国CS,新葵5号,S606。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3月~7月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杉木根村旱地进行,试验地属低纬度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5℃,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5539.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85h,多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米。试验地土壤肥力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31.02g/Kg,碱解氮126.2mg/kg、速效磷22.5mg/kg、速效钾156.0mg/kg,PH值6.07。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4m×5m(20㎡)。
1.4油葵种植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措施
1.4.1种植方式和施肥水平
各小区厢面宽3.6m,厢高25cm,厢沟40cm,穴播,4月6日播种,株行距35cm×55cm,每个小区105穴,播种2粒/穴,覆本土2-3cm,定苗一株,52500穴/ha。NPK15-15-15复合肥450㎏/ha,鈣镁磷肥750㎏/ha,为底肥,撒入土壤中。尿素225㎏/ha为追肥。
1.4.2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培土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各处理均保持一致。
1.5试验指标观测和测定方法
1.5.1记载生育期
记载各个处理油葵的生育期,主要记载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
1.5.2收获测产
油葵成熟时连续取10株(为避免边行效应影响最外边两行油葵不取)测量株高、盘径、茎围、盘粒数、单盘干粒重、百粒重,然后取平均值。各个处理(品种)的产量用单株产量乘以密度(52500穴/ha)求得。产量比较用6个处理(品种)的平均产量作为对照(CK)。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品种)的生育期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6个参试油葵品种出苗期均一致,植株生长整齐。开花期美葵DL667、矮大头567DW、S606 较迟,较其它品种晚5~7d。S606 的成熟期最迟,为7月25日,较其它品种晚2~6d。6个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04~110d,全生育期最长的是S606,为110d;其次是矮大头567DW,为108d;再次是美葵DL667,为107d。
2.2不同处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6个参试品种中美葵DL667的盘径、茎围最高,分别达25.6cm、11.8cm,其盘粒数1335粒、单盘干粒重64.2g、百粒重6.14g,在6个参试品种中也是最高,其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品种。株高最高的是新葵5号,达190.2㎝;最矮的是黑矮人油葵,为135.3㎝。6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CK)为3027kg/ha。产量表现最好的是美葵DL667,为3550.5kg/ha,较平均产量(CK)增产17.29%;产量表现较差的是新葵5号和韩国CS,分别较平均产量(CK)减产12.98%和11.65%。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6个参试品种中美葵DL667的产量表现最好,达到3550.5kg/ha,较平均产量(CK)增产17.29%,其主要农艺性状也明显优于其它品种,株高和全生育期在6个参试品种中属中等,具备抗倒伏等优良性状基础,建议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示范性推广种植。美葵DL667的病虫害防治和辅助授粉条件等技术还需在江华县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崔良基,刘 悦,王德兴.我国发展向日葵生产潜力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8,28(5):336-338.
[2]王鹏冬,杨新元,贾爱红.我国油用型向日葵研究发展概述[J].杂粮作物,2005,25(4):241-245.
[3]李晓丽,张边江.油用向日葵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5-13017.
[4]王德兴.油用型向日葵的特点与用途[J].中国农村科技,2005(10):25.
[5]季 静,王军军,王 萍,等.油用向日葵含油量的遗传分析[J].作物杂志,2000(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