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学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的新取向

2018-10-21赵锦彬

传媒论坛 2018年8期

赵锦彬

摘 要:现阶段,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学也已经有力新的取向,开始由“小新闻”逐渐迈入“大传播”时代。为了能够顺应全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新闻传播学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基于此,本文对新闻传播学进入大传播时代的具体进程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介绍了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的理念。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新取向;小新闻;大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学也跟随时代潮流悄然发生着转变——不再局限于“小新闻”,而是逐步迈向“大传播”。“小新闻”即指由来已久的新闻内容编评以及相关新闻业务所组成的新闻学教学方面内容。而“大传播”则是突破“小新闻”的约束和限制,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框架,并且扩大原来传播学的受众群体等相关领域,对于国家、宏观以及世界之间的关系以更加广阔的视角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所以,新闻传播学的新取向已经由“小新闻”逐渐向“大传播”的时代开始迈进。

一、新闻传播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的具体表现形式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促使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传统媒体走向与现代媒体互相借鉴、彼此融合的道路。而在眼下,媒介手段日新月异,手机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手段,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供了便利和快捷,社会也开始朝着网络化发展,这些新闻传播的变革开始推动着新闻传播走向了大传播的时代。

(一)新闻传播开始迈入媒介融合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媒介开始重新整合,这种重新整合也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变革,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表达方式上的融合。在媒介融合时代,通过将多种媒介以及再将一定的互动方式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新的表达方式。第二,新闻采集方式的融合。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及发展,记者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采集;第三,新闻制作程序的融合。对传统的新闻制作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不断创新制作方法和手段。第四,媒介之间的融合。不同的媒介开始达成合作协议,比如形成新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等方式。第五,所有权的融合。不同的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平台等新兴媒介相互融合为整体,形成一家传媒集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二)新闻传播迈入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又可以称为“公民媒体”或者是“个人媒体”,是指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特征的传播者,通过电子媒体的手段方式向社会大众分享其本身的事实或者信息。现阶段,自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等形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微博或者公众号以及邮件等具备一定开放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工具进行新闻制作并发表。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新闻传播的飞跃性发展和变革。在自媒体时代,机构开始向个人转变。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个人是这个时代的公民。大众媒体原来占据垄断地位的形式已经不复存在。读者只需要配备最简单的电脑和摄像机等就可以转换自己的身份,变读者为记者来报道来自自己身边的信息。

(三)新闻传播迈入社会化时代

網络的最本质特征是可以实现不同地域的人们以进行沟通交流。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了更加适应时代和大众需求,互联网也开始更加追求社会化。社会化媒体在传播媒介中具有影响覆盖面广且代表性强的特征。对于社会化媒体这样开放性的公众平台来说,用户处于新闻扩散和传播的最重要位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角色。因而,新闻搜集以及发布的出发点在于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生产者以及社交受用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统一结合的,新闻生产和社会生产两者也是融为一个整体的。所以,为了能够抢夺用户源,增加用户数量,各大社交网络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推出新闻媒体产品以保证用户量。总之,现如今社交网络已成为广大民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源头。基于此在社交网络的庞大影响力之下,新闻传播也迈进了社会化时代。

二、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下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变

现阶段,随着新闻传播学由“小新闻”向“大传播”时代转变,新闻传播学的理念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革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兴媒介技术类课程的知识范围开始拓展

媒体融合主要是指传统的媒介与新兴的媒介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报纸、广播等媒介与手机、网络等进行融合。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体内容开始向数字化转变导致了新闻内容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传统媒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对其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如今,新闻传播学的相关人才除了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之外,同时也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新兴媒介的先进技术,并且逐渐提升自己的跨媒介的思维能力。

所以,无论是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或者是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新兴媒介技术均是一项必备的技术。据调查,世界各地的新闻学专业也逐渐增加了大量的新媒体技术课程以顺应新闻业变革的需求。但是在我国的新闻学教学过程中,有关于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往往比较落后。从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完善性。各大院校亟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课程。

传统媒体由来已久,因而具有新兴媒体所难以相比的权威性和历史性,但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快捷、方便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因此,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程充分的融合,将会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提高贯穿于不同媒介之间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当有新闻发生的时候,作为传媒者,必须具备较强地敏锐性,快速地捕捉到新闻信息并且判断选择哪种媒介进行报道。除此之外,还能够充分运用多种媒介手段打造出能够让受众感动地新闻产品,且能够在社交媒介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受众在接收媒介的各类信息时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等。早在1992年,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媒介素养,并且充分认识到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新闻传播学起步相对来说较晚。所以,在我国的新闻传播学中,对于媒介素养的认识还仅仅处于初始阶段,并且新闻传播学专业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也处于非常紧缺的狀态,尚未建立完整的媒介素养培养的体系。

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在信息搜集、整理以及传播过程中方式和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更只得注意的是众多媒体都不再执着于单向传播,而时转向交互性和多向性的信息交流式平台发展。这就促使新闻受众不再单纯扮演阅读者和信息获取者的被动位置,而可以成为新闻的评价者和传播者。在此基础上,伴随着相关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了新型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媒介素养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来并且引起了关注。

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中,无论是传统媒介或者新兴媒介,媒介素养是每个传媒者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了能够全面促进媒介素养的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与新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从而对于全面提升传媒工作者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深刻认识以及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新闻传播学的深刻变革,由“小新闻”迈向“大传播”的时代,这意味着媒介的变迁以及社会转型对新闻传播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前提背景下,只有不断地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够顺应大传播时代的新需求和新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张华.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新取向[J].现代传播,2013(08).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第一版P178 .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次印刷P400 .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01第一版.

[5]蔡凯如.新闻传播的文化观照[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

[6]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1.24 .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