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质疑提问模式教学初探

2018-10-21左洪金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左洪金

摘要:训练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这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很有意义。学生只有充分融入课堂,又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感受到问题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背景下才会有效展开质疑提问,才会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实现知识的掌握吸收。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训练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给学生问题的提出创设好的氛围和空间,并且采取合适的教学实施策略。最后,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大家提供充裕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可以自行将问题解答,这样才会让问题质疑教学的效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质疑提问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生提问质疑兴趣

想要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灵活的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整体空间,让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强。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都是最基本的数学尝试,并且绝大部分知识要点都能够有效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多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或者是富有生活色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中有效进行思考与探究,思维慢慢活跃起来,这样学生提问质疑的主动性才会更高。教师要善用情境教学的辅助效果,要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从情境出发产生各种疑问,提出各种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分析探究这些问题,找寻答案。对于有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大家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找到解决方案,这些都会让提问质疑教学的综合实效更高。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悟空分桃子”的故事。一天,猴王让悟空把10个桃子平均分成5个猴子吃,悟空听后,很不高兴,猴王问:“悟空,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悟空说:“每个猴子分两个,太少了。能不能多分一些?”猴王听后说:“可以,我给你们100个桃子,分给50个猴子吃。”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100个桃子分给50只猴子大家分到的会变多吗?学生立刻变得非常活跃,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间讨论也变得非常激烈。这时我组织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让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进行提问质疑,然后在共同的分析探究背景下找寻答案。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愿意思考,大家提问的热情更高,也能够更快的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这样的背景才更加有助于提问质疑教学的融入,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大家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的探究能力也会更强。

二、設计合适的提问引发教学策略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策略上有合理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的选用会让学生更好的提出问题,并且提问质量会更高,这样的背景下更加有助于学生透过问题的分析理解吸收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知识的教学在形式上多种多样,要将各种趣味化的元素融入课堂。比如,如果是可以透过动手实践展开的活动,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提出质疑,然后再来指导大家相应的解决问题,吸收问题背后涵盖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合适的教学推进流程。尽量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作为向导来理解吸收具体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方法起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不仅学习的印象会更深,这也会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实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形成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会有各种思维上的发散,并且会提出各种自己的质疑和困惑。

三、给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充裕空间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忙着解答,合适的做法是先给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学生间往往能够在共同的讨论中将各自提出的一些问题解答,如果是一些比较复杂,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再给予一些辅导和思维上的提示。之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提问质疑,其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有更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不依赖于教师自主进行知识探究。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先鼓励大家自己思考与解答,找到解决方案,探寻问题解决的路径,这才会让教学过程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在“万以内退位减法”教学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教学进入练习作业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沉默半分钟后,一个同学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让老师和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的这个提问,教师没有立刻给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间先自主谈论。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进行各种意见的交互。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思考成果的梳理与汇总,最后再来归结答案,这样的教学推进过程才更有价值。

四、促成疑惑的质问与表达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为当对自己的想法没有把握,思考得不很清楚时往往不愿表达,生怕说错被教师和同学笑话。因此,自学中带质疑性的思考总是不肯轻易提出,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加以诱导。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发现半径是连结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而直径是过圆心的圆上两点间的线段。学生容易想到,圆上的点有无数个,所以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但有位学生注意到一条半径只经过圆上一个点,而一条直径要经过圆上两个点,因此,同一圆上直径条数应当是半径的一半。但他对此也没想清楚不敢贸然提出,教师看出其疑虑后,鼓励他:“这位同学对于圆内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有不同的想法,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的质疑值得同学们共同思考”。在教师鼓励下他提出了问题:“圆的直径有Y条,半径就有2Y条。”问他Y表示什么时,他指出Y指圆的直径条数。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趋于无限多的情况下,实际上任何数与无限多相乘都还是无限多的。这就表明,学生数学学习中疑惑的产生,一般源于其经验的不足、原有认知的局限、理解中的不确定以及初步推理走入的误区等原因。因此,教师应促成积极提问以鼓励学生有疑则问,充分而及时地表达,推动意识由隐而显。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