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2018-10-21巫金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巫金星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们在高中生的广泛运用,一些媒体已成为高中生表达自我、情绪抒写的重要渠道,当前高中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高中语文的开放性、实践性等现状出发,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现状及其应用途径:转变观念,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转变思路,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转变方式,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通过这些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文化素质,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媒体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开放性、互动性、多元化

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存在于封闭的课堂中,更是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网络。层出不穷的多媒体交流工具,更加开放的网络言说空间,给高中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欲望和彰显自我个性的机会和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如不重视网络平台所搭载的巨大的言说空间和言说功能,必将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还是“一亩三分地”的“看家护院”,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网络和生活,它具有开放性。

媒体平台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建立好友和朋友圈,形成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其互动性更强,并且传播范围更广。虽然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平等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但相对于网络媒体平台的互动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传统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多的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之内,而媒体时代的教学互动由课堂延伸至网络,超越时空的对话方式给了师生更加开阔的思考空间,学生的媒介参与和自由表达程度大大提高。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凭借文字、声音来进行传递,还可以通过形象的视像语言,图文并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已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整合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学科内部的多元整合,听、说、读、写与媒介阅读、制作的多元整合;二是跨学科的多元整合,目前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字”,而是语言艺术、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已成为多元文化、多元学科交流整合的平台。

二、高中语文媒体素养教育的应用

(一)转变观念——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素养,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对媒体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理解能力的培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言语生命。从这一点来说,高中语文媒体素养教育应该从课内应试走向课外生活,从课堂的经典文本延伸课外的精彩生活,从经典例题的解析到众说纷纭的时事评析,走出一条适用于学生个人的,富于创造的媒体素养教育应用途径。 首先,从课程学习的角度来说,开设单独的语文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从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寻找突破。

(二)角色转换——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

以教学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流程也易走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将教师的主导地位走入极端,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当然,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媒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目前教学本位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媒体信息处理和判断的需要。媒体素养教育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个人对媒体文本和信息的辨析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媒体平台的信息涌入是自动化的、主动传输式的,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除去人工的订阅信息外,他人传播的媒介信息也是不可控的。因此,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必然将转向以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转变方式——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掌握一项新媒体技术非常容易,只要动动拇指,媒体信息从制作到传播片刻就能实现。从价值引导的角度来看,高中語文的媒体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媒体信息语言的收集、归纳、重整、研讨、探究直至最后的创造性语言表达;二是通过媒体文本的文化层面剖析,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重新解构媒介,从而理解自身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文化处境,积极主动地争取个人的自由幸福以及社会公正,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中语文媒体素养教育不能一概用“科学技术”的解释框架来叙述,而是要进入学生的日常认知语境来加以阐述。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语文教学的外延扩展至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使用媒体,如何通过媒体平台习得媒体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收集和发布媒体信息的同时能够追崇道德之善、人性之美。此外,在媒体文本的选择方面,教师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信息的意义价值,引发学生对自身进行价值追寻,构建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言语生命。

三、结语

媒体时代的言语表现与以往不同,这是由媒体平台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譬如微信,其最大特点是其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在微信平台上,图像成为主角,文字阅读则退居其次。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品性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即阅读的碎片化。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浏览方式养成了学生对媒体文本扫描式阅读的不良习惯。缺乏对信息的全方位认识和深度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不知所从。所以,媒体素养教育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教师应积极推动语文教学媒体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语文教学与时代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朱募菊主审,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2]潘涌.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语教师角色的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本文系梅州市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课题立项号:MZ0902-XNS223, “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