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融合

2018-10-21刘丹阳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吴宓新文化运动

刘丹阳

摘 要:作为学衡派的代表人物,吴宓的文化保守主义曾在民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吴宓作为一个曾经出国留学,接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人,却是以一个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这种复杂而有矛盾的经历引人深思。本文试图解析吴宓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的合理性,从而结构民国时期文人对待中西文化的复杂态度和心理。

关键词:吴宓;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新文化运动;中西融合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时代,以胡适、陈独秀等受过西方教育的新青年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既受到无数国人的喝彩,也遭遇到其他学派的质疑。其中,以吴宓、梅光迪等人为首的学衡派是最具代表性的反对派,而吴宓作为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而扣上了“保守”的帽子。事实上,吴宓被并不是这样一个片面简单的形象,相反他身上也存在矛盾性与复杂性。

1 何谓近代文化保守主义?

谈到保守主义,人们总是将其与守旧、落后等贬义色彩的词语联系起来。其实这样的看法并不全面,“因为它还常常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文件的某种观念或者意识。”1而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是时代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是与现代化并生的批判性思潮,表征着以启蒙主义肇其端绪的现代化运动之固有和恒久的紧张,西方保守主义是十八、十九世纪伴随西欧现代化的演进而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而生的意识形态。而这三位一体的西方式观念并生系统,在西潮东渐过程中也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主要思潮。其中,中国的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主要与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西方列强侵华程度的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的文化民主危机感,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暴露的种种弊端引发的文化回归情绪这三个因素有关。由此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也分化为两种形态,一是非典型性的文化保守主义,也可称为复杂的文化保守主义。它是守持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守持落后的政治制度。以此为代表的是19世纪后半叶的顽固派、洋务派以及晚年康有为的保皇尊孔的观点。二是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与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最大的区别在对西学的开放态度上,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只是思想文化的保守主义者,可能其在政治上是一位激进主义者。以此为代表的主要有国粹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学等。因此,中国的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虽然是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组成部分,但它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这种中国式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特征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意义”和“认同”迷失之文化危机的反应。2

2 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后,当时的中国急需新的文化思潮改变中国,知识分子们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时间,各种新思潮竞相涌动,对以孔教为核心的传统人文精神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股新思潮的席卷之下,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开始在人们之间迅速传播。

然而,这种日新月异的改变令许多仍具有恋旧情结的理想主义者们无所适从。此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群试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年轻人开始了与提倡新文化者展开论战。针对新文化派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远在大洋彼岸的吴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和主张,其主要观点见于他针对新文化运动所写的反驳性文章《论新文化运动》。吴宓在文中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熔铸之,贯通之。”3并且在该文中,吴宓针对新文化派的一些主张也提出了反驳。“如以为新者适也,则旧者在所排除;如以為旧者适也,则新者在所废弃……新旧之不能相容,更甚于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入也。”4

与新文化派的中西文化观不同,吴宓的中西文化观则体现出一种辩证的调和思想。在吴宓看来,“旧者不必是,新者未必非。然反是,则尤不可。”中西文化的新旧对立只是相对的认识,“昨以为新,今日则旧”,因此,不能以新旧作为判断事物和进行取舍的标准,这实际上是对新文化派所持的“进化论”主张的一种驳斥。他进而提出,“旧有之物,增之损之,修之琢之,改之补之,乃成新器。举凡典章、文物、理论、学术,均就已有者层层改变,递擅而为新,未有无因而至者。故若不知旧物,则决不能言新。”所以,吴宓认为新文化派的人作为学问家和教育家却将新旧文化对立起来的行为,并不能说是一种创造,而是对文化的一种破坏。吴宓也认为专取一个流派的观念而作为西方世界的全部是不合适的。他认为,“近年国内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焉,其持论则务为诡激,专图破坏……其行文则妄事更张,自立体裁,非马非牛,不中不西,使读者不能领悟。”吴宓认为,他之所以批评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革新,而是因为“新文化运动者反对中国的传统,但他们在攻击固有文化时,却将其中所含之普遍性文化规范一并打倒,徒然损害了人类的基本美德与高贵情操”。

3 总结

总而言之,吴宓在中国传统的士绅家庭长大,虽然后来留学欧美,接触了大量外国文化,但归根结底,他内心深处仍具有士大夫意识。他的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是一种“民族情感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除了留下几百万字的日记,吴宓留下的学术著作很少,但这并不能否认吴宓在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一笔浓墨重彩。

参考文献

[1]吴宓.吴宓日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吴宓.吴宓自编年谱[M].三联书店,1995.

[3]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M].上海三联书店,1995.

[4]吴宓.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注释:

①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J].2000.

②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M].上海三联书店,1995.

③徐葆耕编选《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5页。

④王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一卷一号。

⑤徐葆耕编选,《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⑥孙尚扬,《国故新知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⑦吴宓,《中国之旧与新》,《中国留学生月报》,第16卷第3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

猜你喜欢

吴宓新文化运动
眼里容不得错别字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玩笑话也需谨慎对待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吴宓与钱钟书
吴宓和毛彦文的红尘纠葛
吴宓、梁漱溟与钱
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