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之策略
2018-10-21吴伟锋
吴伟锋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与技能。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从以教材知识点为基地,培养核心素养;在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和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中,培养数学素养等方面,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之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技能
素养是人们面对复杂社会拥有的一切能力的综合。“核心素养”就是所有素养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也是受过教育的学生所具备的在社会上健全发展和成功生活所具有的一切技能、知识和态度的集合体。鉴于新课改精神,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以教材知识点为基地,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计算、认数、统计、测量等具体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以及对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的崭新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内容,对课文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插图、每一道例题和习题都进行仔细思考和分析,深刻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厘清具体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需要对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以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核心素养教育。
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从知识技能角度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能够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模型思想以及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转化为数学思想的方法。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黑板、桌子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样,都是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握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等等。通过这些步骤,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模型思想,有效达到培育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在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与具体应用过程中。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重要基础知识是法则、公式、定律、性质、定理等,基本的数学技能就是测量、运算、画图等技能。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要求学生理清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学会构建严密的知识结构,掌握分类的数学方法和推理的数学方法,学会自主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在讲授《乘法》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乘法认识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对学生展示便利店或者游乐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与感知在生活中存在的同数相加的现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现飞机上乘客坐舱位的情境,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当每一架飞机上坐的人数都是相同时,怎么使用加法算式来表达飞机坐的人数,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真正意义。教师也可以展示:一列火车有四节车厢,每个车厢里坐了六个小朋友,算算这一列火车一共坐了多少个小朋友?这样让学生从加法中推理出乘法的算法,培养了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数量相同的动物、每一份数量相同的胡萝卜、香蕉等,然后展开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这三种图示的比较,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掌握直观图形、语言文字和数学符号表示方法这三者的转化,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归纳知识的抽象思维的数学素养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符号来表达具备简洁性的符号化思想,培养符号意识的数学素养能力,也能教会学生采用图形、实物等形象直观的实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模型思想,学会采用数字符号去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感觉,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數学核心素养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理论与实际的互相结合,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采取盲目的、古板式的知识传授方法,而应该注重教学理论与现实生活实际的互相结合,在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也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状况,增添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培育数学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型,在情境中学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在菜市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加减乘除”数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如在菜市场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这里有三斤青菜,每一斤青菜价格为两元,请问买三斤大白菜需要多少钱?”学生经过思考,自然也回答出:“三斤大白菜的价钱,相当于三个二相加,2+2+2=6。”教师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引出乘法的计算公式,也就是2×3=6。这样,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在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中,培养数学素养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所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数学教育目的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是为将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有所用,把知识应用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知识的理解,积累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解决一个生活问题:自来水公司为了提倡广大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水费。当水量在规定的吨数范围之内,就根据基本标准去收费。当超过了规定的吨数,就提高一部分收费标准。小林家在9~12月的用水量和缴纳水费状况是: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个图表中观察:自来水公司规定的每个月用水量是多少吨?超过规定的用水量的标准是多少?学生经过观察,发现用水量从8吨到10吨,水费就由20元变为25元,一共增加了5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一顿水费应该是2.5元。当用水量由10吨变为11吨时,用水量增加了1吨,水费也由25元增加到28.5元,增加了3.5元。经过一番观察、计算与思考的过程,学生也清楚了用水量以10吨为界限,10吨以内(含10吨)是一个收费标准,超过10吨又是另一个收费标准。通过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方面的知识,学会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数感、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蕴含在数学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有形”的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数学法则、数学规律、数学定律等显性知识方面的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在这些显性知识背后的“无形”的能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如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在学习与领悟基本数学知识过程中提高数学修养,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J].数学教育学报,2011(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