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年事

2018-10-21余晓英

科教新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司命神龛鞭炮声

余晓英

春节将至,最快乐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拿着炮仗,这里炸一下,那里炸一下,炸得满村子鸡飞狗跳。他们故意将点燃的鞭炮甩进水里,待那声闷响溅起小小的水花时,他们就兴奋得又跳又笑。

年的味道,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越来越浓了。

在我的老家,路上有人相遇了,总要问:腌了多少腊肉?打了多少糍粑?切了多少糖?话语里都透着欣喜,仿佛小孩子一般,一年的期盼与满足全写在脸上了。

俗话说:二十八,洗邋遢。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用竹扫把将房梁上及司命前的灰尘、蛛网除去,意曰除旧。扫完后,将墙上的旧年画撕下来,新买的年画用米汤平平展展地贴了上去,每个门框上也仔细贴上大红对联。

有邻居来串门,主人便端出瓜子、花生,再沏一杯青黄的细茶。乡亲们三句话离不开田地,说的都是一年的光景。谁家一年产了多少斤粮食,切了多少糖,谁家杀了多少斤年猪肉、干了多少斤鱼(把鱼塘的水抽干后捉鱼,称干鱼),谁家又说了谁家的亲……

三十那天,大人们早早起床,在堂屋壁角的火坑里燃上一个大树蔸,火越旺寓意新年红红火火、人财两旺,又给司命菩萨上一炷香,感谢它一年来对全家的悉心照看。点燃灶火,把猪头、猪尾巴放进一口老天锅里用大火煮熟。男主人净了手,恭恭敬敬地端到堂屋上边的天地君亲师神龛前,点上香蜡,放一挂千响的鞭炮,一家老小依次磕头。嘴馋的孩子看着香喷喷的猪头,老想伸手去掐那猪拱(猪嘴上面的一圈肉)吃,又怕神龛里的“人”不高兴,只得跑到灶屋嚷嚷着要吃肉,父母便拣那瘦的切下一块塞到孩子嘴里。

小中午,年饭做好了,外面的鞭炮声也一阵比一阵紧起来。男主人将八仙桌摆在堂屋中间,女主人则将十碗八盘端上桌子。

吃年饭前,照例放一挂大响的鞭炮,寓意一家人新年顺利和谐、不争不吵。然后将大门虚掩,一家子客客气气地围桌一坐。男主人倒上一杯酒,客客气气对孩子们说,吃吧。慢慢吃,多吃点!女主人也客气地说:多吃点,多吃点。好像坐在一起的不是一家人,而是久別重逢的贵客似的。

客客气气地吃了饭,这才开了门,感觉新的一年真的到了。四周的鞭炮声、震天雷响成一片,年的味道已浓得化不开。

除夕守岁是年夜必不可少的习俗。一家老小围坐火坑,男主人开始讲故事,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庙里当和尚时,经常被老和尚欺负的故事,小孩子们百听不厌。接着,孩子们开始要压岁钱,要新衣服。

夜再深一点,火坑里便只留了男主人一个,其他的都睡去了。

初一出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人们说,如果出信顺利,那么家里就会有菩萨照拂,一年里顺顺利利,无病无灾。一家人净了手,拿了香烛和鞭炮,郑重地拉开大门,在天井的西南角跪下,点燃三香两蜡,插进泥土里,望着黑洞洞的西南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念一些保护家小之类的祷词,再将鞭炮点响。

出完信后,再去河边拜码头,新的一年便正式开始了。

过了初六,人渐渐少了起来,村里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到了元宵这天,村里又热闹了起来,晚上,鞭炮声、锣鼓声更是响成一片。大人说,这是赶年了。年赶跑了,春节也就彻底过去了。

猜你喜欢

司命神龛鞭炮声
论《九歌》中由神职不同引起的书写差异
神龛纸
七祀与《大司命》《少司命》的祭义
高考祈福
《九歌》“司命”考
没有鞭炮声的年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元气少女缘结神》:我能守护你
鞭炮
Do’s And Don’ts In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