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梦”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018-10-20赵旭
赵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富强,体现现阶段国家发展的目标的“中国梦”也随之提出,党中央对“中国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关注,社会各界也将“中国梦”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教育界尤其关注“中国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引导,只有在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融入“中国梦”,才有助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内涵,探究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关键字: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50-02
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推广开来,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并对此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把“中国梦”这一主题添加到当代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之中,才能认同使当代学生更加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青少年更加深入了解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1.“中国梦”内涵
“中国梦”内涵博大精深,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进行了相关解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于“中国梦”的来源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被迫打开,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就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时,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接着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改革开放,实现工业化梦想,使中国成为屹立在东方的强国。中国在不断创造辉煌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现阶段我们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尤其是十八大后,中国面临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于2011年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一次较为系统的提出,也正是这一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梦”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各地都进行相关的教育推广。
中国梦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中国梦”具有发展性,中国梦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思想的变化进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梦”具有实践性,它是建立在历史同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不断进行现实实践才能够验证“中国梦”是否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中国梦”具有双重属性,它一方面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以帮助个人获得自由以及全面提高,实现人们幸福为目标,“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华儿女的所有梦想之和,在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服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后辈子孙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
2.“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完成“中国梦”也成为鼓励各族儿女共同进步的心愿。将“中国梦”融入到现代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对现阶段我国当代青少年的三观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梦”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集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
(1)有助于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建立精神支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想不断融合,当代学生具有自主性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思想开放、个性强等特点,当代学生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思想,分辨能力不足,容易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产生一些不利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建立的想法,而将:“中国梦”这一理念添加到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帮助当代学生形成符合主流思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学习“中国梦”,树立一种新观点,就是坚持梦想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够实现。从而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只有把“中国梦”加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当代学生的行为。现阶段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想的不断碰撞,使当代学生面对各种思想交融的复杂社会,社会充满了诱惑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引,学生很容易被复杂的社会吸引,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会把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引上偏离主流文化的道路,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社会风气容易腐蚀学生的思想,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梦”了解让当代学生认识到自己同国家与民族的关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树立的一些代表可以对青少年产生榜样的力量,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思想教育建设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奋斗目标、明确奋斗方向,有助于当代学生养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从而有助于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
(三)有助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形成社会合力。“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想之和,能够产生相同的信念,从而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所有中国人能够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有助于国家形成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伟大复兴的道路,需要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将个人融入到集体融入到国家当中,将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当中,将个人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将个人的智慧凝聚起来形成集体的智慧,实现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增砖添瓦,为保证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打牢基础。
3.“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中国的主力军,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当中,提高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长远性,需要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自身各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1)建立相关体制机制,提供政策支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仅仅把不出事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从而导致教育工作者的心态不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造成“中国梦”增加到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的时候出现消极怠慢、困难重重的困境。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有利于引起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加强当代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识。学校作为主要管理者,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保证将“中国梦”充分体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首先要利用课堂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先认识到“中国梦”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梦”不仅仅是理论了解,还能够引起学生对于“中国梦”的重视。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梦想,对当代青少年关于“中国梦”的相关教育,不但能够使青少年充分学习“中国梦”的含义,还可以使他们把自身的愿望融入到“中国梦”当中,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形成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和荣辱观,更是帮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中华民族需要的不仅仅是国防实力还有民族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断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理论缺乏实践是纸上谈兵,只有多方面进行对“中国梦”认识的社会实践才能帮助当代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所以说学校进行构建学生思想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关于“中国梦”的校园活动,如心中的“中国梦”征文活动、演出活动等,使学校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不经意间了解“中国梦”。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活动,如在电视上播出制作的宣传片、播放相关的歌曲等等,形式越是多元化、生动化、生活化、形象化更加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不是陌生,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3]。只有把“中国梦”和自身的发展相联系,并且积极应用到伟大实践中去,才能发挥最大的用处,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4)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通常喜欢模仿别人,喜欢为自己寻找学习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榜样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当代青少年学习“中国梦”时,先培养先进个人以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先进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学习,实现人人争当先进,生活处处先进的局面,从而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中国梦”深入人心。
(5)加大对“中国梦”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中国梦”应该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利用最为广泛的平台如网络平台,加大对“中国梦”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中国梦”的认识,让青少年不仅能够通过思想教育课上了解,要让青少年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体会到“中国梦”的教育,如各地市文化宣传墙宣传中国梦;各种社交软件也充分发挥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辅助作用。利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不断加强当代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结语
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更是中华儿女的梦。当代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6日.
[2]王彤.当代青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与实现路径[J].人民論坛.2013(8).
[3]赵卫民.做一名清醒的中国梦教育者[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