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2018-10-20杨志刚
杨志刚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19-01
“谁排斥变革,谁就落后于时代;谁拒绝创新,谁就被历史淘汰。”习总书记这样告诫我们。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而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教师的“教”,把学生看成完全被动的、可以被教师任意“塑造”的原材料。这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即学生是学得苦、学得累和学得厌烦。那么能否找到一条途径,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兴趣盎然呢?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突出的主要是“勤”和“苦”二字,而现实呢?“勤”与“法”相比“法”更重要,“苦”与“乐”相比“乐”更重要。这句古训若能改成“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不更符合实际吗?
这里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问题。因此,如果从激发中学生创新的信念、兴趣开始,学校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我发展,那么,将会较高的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谈一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诱发参与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创新学习就像教育科研园地的一朵绽放的蓓蕾,正流香溢彩于天地之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其乐融融的境界。适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创新成功的喜悦。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可能。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从而主动进行辨析讨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辩析讨论过程中,将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孕育于对原有事物不足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他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最后,融洽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写、敢于标新立异,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使其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五让”:(1)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2)讓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3)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让学生积极发言;(5)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不越俎代庖,而是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双向沟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总之,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要面临的课题。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胆改革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开展创新教育进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