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必然”的理论逻辑与学生党员“制度自信”培育

2018-10-20赵士朋李渊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制度自信共产党宣言思想政治教育

赵士朋 李渊

【摘要】:《共产党宣言》对“两个必然”的阐述具有严谨的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把握,对无产阶級与共产党人力量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制度规律的理解等方面。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党员在“制度自信”培育中存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不深入等方面的逻辑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学生党员“制度自信”的坚定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加强学生党员“制度自信”的培育。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两个必然 思想政治教育 制度自信

一、《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占有制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日益突显的现实状况下提出的,有其客观依据,更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真理性。我们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以及社会制度更替规律三个角度把握其思想内涵。

(一)矛盾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的更替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矛盾的推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强调:“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它已然成为了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桎梏。

正如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一样,在这一矛盾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做出的“两个必然”论断终将会由理论变为现实。

(二)力量基石: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篇中就明确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积极的、强有力的领导阶级和践行者,这一践行者恰恰是资产阶级一手造就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下的无产阶级,在资本的初期阶段,无产阶级时时刻刻被剥削、被压榨,甚至资产阶级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沾满无产阶级的鲜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们指出资产阶级“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无产阶级为了勉强维持他们生命的再生产,唯一的途径就是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他们只是统治阶级获取利益的工具。以此,无产阶级不但没有求富的机会,甚至连贫穷的权利都没有。处于如此恶劣的环境,受到这样残酷的剥削,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特别强。

正是处于这样残酷的恶劣的环境之下,伟大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成为了“两个必然”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得以实现的坚强的领导力量。

(三)历史趋势:社会制度更替规律

一种社会制度从萌芽、发展、壮大直到最后的消失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奴隶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这并不是说前一种制度没有任何进步性,相反,它们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而它们的消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就,即“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然而,无产阶级决不会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就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就对“两个不可避免”的论断产生质疑,因为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就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角度对社会制度这一更替规律提出了科学性的严密论断,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所拥有的生产力强大到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的地步,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之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那些陈旧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被送进坟墓将是必然趋势。

二、学生党员坚定“制度自信”存在的理论逻辑障碍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先进的群体,是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觉悟程度、“制度自信”的坚定力度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巨大影响。新时代部分学生党员在坚定“制度自信”方面存在以下逻辑障碍。

(一)部分学生党员对私有制的本质理解偏颇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私有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本质有着深刻的科学论述,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从某个思想家、改革家头脑中臆想出来的,这些理论原理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也明确表述共产主义所要废除的不是其他什么阶级的所有制,是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我国虽然是主义国家,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使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而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得不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且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对私有制进行了深入剖析。然而,部分学生党员错误的将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私有制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失去自信。

(二)部分学生党员对人民群众的作用把握不准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对“人”有独到的理解,他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立足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判。资本主义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却限制着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这一主体。他们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推动每个人自由发展联合体的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出发,强调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作用,突出无产阶级在“两个必然”中所起作用。然而,部分學生党员对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作用把握不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萌生动摇思想。

(三)部分学生党员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理解不足

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自身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为商业危机。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所引发的商业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199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剧烈动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这一系列危机都验证着《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基本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待生产资料归谁这一问题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必须归资本家所有,全部社会产品也同样被资本家所占有正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体现。因此,“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的视角出发,使“两个必然”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然而,部分学生党员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浅象却对致使危机产生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缺乏深入浅出的理解,从而对“制度自信”的理论逻辑难以把握。

三、“两个必然”与学生党员坚定“制度自信”培育的对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学生党员“制度自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前学生党员所存在的“制度自信”不坚定问题,结合“两个必然”的论断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党员“制度自信” 的培育。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扮演着教育传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党员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党员坚定制度自信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的解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第一,要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的力量,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受自身理论功底限制,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很难提出针对性的解答,这就需要理论功底深厚的教授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透彻,使学生党员从思想上认同“两个必然”的论断,如此,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第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可以采取定时进修、参加培训、听取讲座等方式巩固和加深理论认识。

(二)建设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定“制度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德里本认为:“儿童所学到的东西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校园文化氛围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通过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努力发挥其作用,用这一隐性力量触动学生党员的心灵和净化学生党员的思想。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横幅标语与名人雕塑要体现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要做到与时代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目的。除此之外,良好的文化氛围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各学生社团要发挥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开展具有文化底蕴的活动,如学术论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引导教育力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真正能够油然而生。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教育方式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党员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远大光明前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要不断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资源使学生党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教育客体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认识实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研读经典,特别是要将《共产党宣言》作为必读书目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不断宣讲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早期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需要理论、重视理论的时代,在我国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期,重读《共产党宣言》,领悟“两个必然”的理论精髓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依据对学生党员培育“制度自信”是必要的、迫切的。

【参考文献】

【1】邢洪儒.用《共产党宣言》激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N].红歌会网,2018.04.

【2】韩庆祥 王海滨.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伟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2.

【3】郭莉.基于比较优势的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

【4】王晓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3.

【5】魏强 孙来斌.“两个必然”理论逻辑的文本还原——《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维度解读[D].教学与研究,2014.

【6】崔新生.《共产党宣言》及其序言的方法论与现实价值[D].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李林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8】王庆丰.超越“资本的文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道路[D].社会科学辑刊,2013.

猜你喜欢

制度自信共产党宣言思想政治教育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