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8-10-20王佩华
王佩华
现今我国偏远地区及乡镇学校中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均有大部分双亲选择外出务工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促使很多孩子家庭教育较为缺乏,是影响其日常养成不良行为风气和不注重学习的主要因素。笔者现调查了西靖镇的教育现状情况,当地在实施“下山入川”项目移民搬迁政策时,统计结果显示移民点13个,约6万多移民,学校包含有三所初中(古浪四中、西靖阳光初级中学和西靖中学)约1600学生,小学约2600学生,且其中部分学生均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乏及学校教育的不重视均会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故如何有效改善此类家庭背景学生的生活作风问题,学校应当充分发挥作为引导者的身份作用,以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来改善学生教育现状,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影响因素
1.1课程偏向因素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移民区的留守学生多认为城镇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较农村乡镇要高的多,促使其均向往城市的生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现今农村的教育课程设定均与城市中的对应课程统一,除去常规的语、数、英以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及政治等均有专职老师开设课程,故学校教育并不是降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直接因素。但著名教育学者明确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均是隐晦的引导学生往家乡外的大城市發展,由此可看出此类地区的教育主体价值并未得到明显突出。
1.2教师观念能力因素
众所周知的是,教师一职以教书育人为主,其身份地位在学生心中均存在一定的威严性,故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带来直接影响。移民区学生多属留守儿童,其在情感交流或思想道德上的培养均缺乏家庭式教育的指导和行为约束,因此教师是弥补学生情感教育空缺的首要引导者。但大部分教师教育过程中总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度偏爱,是促使成绩落后学生心理形成过高落差而出现厌学行为,有甚者还会出现顶撞教师、辍学现象,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1.3学校和寄宿因素
移民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资源均处于落后水准,加上学校教育是以采取寄宿制管理来约束学生行为,但学校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促使学生养成不良作风,如抽烟、不按时作息等,对其今后身心发展造成影响。
1.4学生心理因素
大部分移民区留守儿童心理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胆小、内向、自卑及孤单感,家庭教育的过度缺乏和父母的沟通甚少,是促使其面临问题时均以自我主观意识来加以解决,加上生活经济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性是导致孩子心理对学业产生抵触感、自卑心理,进一步提高了此类学生的辍学率和升学率。
2.解决对策
2.1家庭尽监护职权
根据上述得知,西靖镇移民区留守孩子的发展现状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是家庭教育及父母情感交流的的缺乏,故父母选择外出务工时多考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前途,在合理情况下尽量留下一方来监护子女的教育成长,或将孩子带至打工地来上学以落实其监护职权。假设上述方法均不允许,家长需每天定时与孩子以电话、视频形式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指导和生活监督,以避免其养成不良风气。
2.2学校应履教育职权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工作
学校需针对留守学生报道初期填写的家庭实际情况来进行详细登记,以根据其家庭成员、父母外出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管理计划,为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对移民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通过教师定期家访、积极与孩子沟通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监护人座谈会等多种方法、活动开展的有效落实,同时学校取得孩子父母的相关联系方式来将孩子近日状况定期进行报备和交流,来完成家庭、学校的共同教育。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需定期开展多元化的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当地文化,以形成具有乡土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转变传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降低其学习压力感,同时多提供活动参与机会给留守学生来打开其封闭的心理门窗,并在教师协助下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班主任需着重观察其日常行为、学习现状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便于其出现心理障碍是能及时给予疏导,培养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学习。
综上所述,针对西靖镇移民区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学校需从孩子的心理、性格特点、家庭情况行针对性分析,后通过开展活动、落实学校教育职责及注重孩子情感交流来改善孩子孤单、自卑等负面心理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望采纳。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西靖阳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