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8-10-20拉巴桑姆
拉巴桑姆
中学的政治课,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抽象,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掌握材料,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天长日久,必然会积累起与这方面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熟能生巧,掌握它的规律,因而也就能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概念较多,学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记忆在心。但是如何记忆?如何将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放下架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同、理解,继而深入其内心呢?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引用这类素材进行分析,形象地阐述简明的道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我在初三复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利用“未来广告”的《心在一起》引课,问:“能想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有关哪方面的?”学生很感兴趣,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接着提问:“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它包括哪些方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找出问题,并总结出解决的办法。
二、利用学科整合优势,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又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到很喜欢,同时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三、追求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人。学生是主体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和问题本身在不断发展之中,教师自身对一些问题也只是一知半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倡导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比如我在讲初二《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框题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蜡烛点燃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展开联想并作比喻。最后通过蜡烛进一步联想到老师,深切体会老师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应当学会知师、信师、爱师、敬师,与老师一起建立爱师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把老师比作粉笔,有的把老师比作人梯,有的把老师比作大海、园丁等,非常有创意,这一下子让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卑的心理,使学生愿意与你讲真心话、实话,从而“亲其师”而喜欢你任教的政治学科。
总之,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学科,我们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在政治教学中挖掘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西藏阿里地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