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五大茶诗家看唐宋茶诗文化

2018-10-20宋思颖

数码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陆羽白居易苏轼

宋思颖

摘要: 中國是茶的故乡,虽然在唐宋之前就开始有许多文人墨客喜爱将茶融入作品中,但是在唐宋茶文化才真正繁荣起来,茶叶经济的蒸蒸日上为茶文化在这个时期的盛世之况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茶诗诗人。文章选择通过研究茶诗来探寻唐宋时期的茶美学文化,选取了五位具有代表性的茶诗诗人:陆羽、皎然、卢仝、白居易、苏轼,透过他们的作品来欣赏唐宋丰富的茶诗文化。

关键词:  陆羽;皎然;卢仝;白居易;苏轼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152-02

Abstract: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Although many scholars and calligraphers loved to incorporate tea into their works befor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ea culture flourish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prosperity of tea economy provid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tea culture in this period, and numerous talented tea poems and poems emerged. Peo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tea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y studying tea poems, and selects five representative tea poets: Lu Yu, Jiao Ran, Lu Tao, Bai Juyi and Su Shi to appreciate the rich tea poem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rough their works.

Key words:   Lu Yu;Jiao ran;Lu Tong;Bai Juyi;Su Shi

1 背景

“茶兴于唐,盛于宋”,《茶经》是茶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象征着茶文化的开始。唐朝的茶诗重情,文人们偏爱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入诗中,以茶咏志,以茶抒情。同时,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使唐代茶诗更具魅力更为丰满。到了宋代,茶更是上下风行,重文轻武的统治者为宋代的文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创作平台。宋代的茶诗重理,这个时期的茶诗诗人对茶文化有更丰富的理解和更深入的钻研,并且爱将人生哲理或人格情操融入其中,赋予茶诗更多的精神内涵,同时,印刷术的普及也使茶文化得以以茶书的形式在世间流传,导致了宋代茶诗的市民化、大众化和娱乐化。唐宋茶诗是中国茶史上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记录了无数用茶诗得以抒发的情怀报复和人格情操,陆羽等五大唐宋茶诗人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通过他们的茶诗便可以了解茶文化美学的发展历程,品出这一段光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2 陆羽与《茶经》

陆羽,字鸿渐,被奉为“茶圣”、“茶仙”,首次提出了茶文化美学的概念和基本思想,整理了唐朝及唐以前的茶生产历史以及发展和现状,对茶叶、品茶、做茶等领域都有所研究,所创作的《茶经》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茶学百科全书,其中倡导的“和”为中心的茶美学思想以及“精行俭德”的茶德都对中国的茶美学文化影响深远。

2.1《茶经》中“精行俭德”的茶德思想。“精行俭德”可以拆开理解,精行即指饮茶之人在行为细节上要精细入微遵守道德,采茶的位置、天气和环境,饮茶所用的茶具,制茶过程中的水温、时长、火候在都有所讲究,十分精细。在提出“精”的行为态度的同时,陆羽又倡导“俭德”,而其中的俭正是《茶经》中有所强调的——“茶性俭”,这和茶本质中的淡雅淳朴相呼应,陆羽在书中提到当时宫廷里饮茶多用银器,这样虽然美观华丽,但是过于偏奢,于是他仍然主张用竹木类的饮茶器具,由此便可看出他对节俭淳朴的重视,这种思想更是贯穿了陆羽的一生,他不追求金银珠宝功名利禄,只追求自然之中的那份平静,正如茶所象征着的淡泊与淡雅一样,通过饮茶寻得心境的平和安逸,去尽情感受自然之美,实现“天人合一”,达到茶品与人品的结合。“精行俭德”这一茶德要求并不是说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饮茶,而是秉承这一态度的人们最适合饮茶,因为只有贯彻“精行俭德”的茶思想,才可以真正通过饮茶领悟到人生真谛,获得精神享受。

2.2《茶经》中以“和”为核心的茶美学思想。陆羽是第一个把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与茶融为一体的诗人,其中儒家思想最为突出和强烈,其茶诗中也贯穿了很多“中”和“和”,“和”在儒家思想中意味着度、着中,“中”则是指中庸之道,据《茶经》所写,风炉的设计颇有讲究,“厚三分”、“阔九分”,并且均有文字刻在三足上,其中一足刻有“坎上巽下离于中”,这些设计和文字都体现了中庸思想。采茶方面,秉承着择中思想,陆羽提出雨天不可采,多云天也不宜采。著名的沸水论也体现出《茶经》中对“度”的精准把握,正合中庸之道。同时,《茶经》也是儒道佛三家一定程度上的和谐统一,所以,“和”作为陆羽所提倡茶美学文化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本《茶经》。

陆羽《茶经》的问世,确立了中国茶美学文化的基本思想,首次将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陆羽之后,唐宋茶诗文化逐渐成型并迎来盛世,后继的茶诗诗人都肯定并延续了他“精行俭德”的精神思想,自然清心的饮茶之风渐渐盛行,唐宋茶诗文化由陆羽拉开了序幕。

3 皎然与茶道

皎然,字昼、清晝,是一位僧人。虽为禅僧,但是皎然生活在唐玄宗时期,这个时期的皇权富贵们重视道教,奉老子为始祖,甚至将道教定为国教,因此,皎然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首次提出”茶道“的观念,将道家文化更好的融入茶诗之中。

皎然为中国茶文化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贡献便是“三饮”论,品茶中的品由三个口组成,意味一杯茶要分三个层次去细细饮味,“一饮涤昏味、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这几句诗也反映了皎然所强调的“茶境”,他将茶境也分为三个层次,即环境、心境、意境。一饮后觉得天地清爽明亮,环境达到了最高层次。二饮清洁了神思,心境得到洗涤,然后宛如雨洒落在尘中,过滤了思想中的杂质,获得清净与空灵的心境。三饮后便悟出人生在世,开心最重要,不必为繁琐的问题去劳思费神,这便是最后所达到的最为超然洒脱的“忘忧”意境。因此,可以看出“三饮”是环境、心境、意境的层层递进。

皎然所写的“三饮便得道”中的“道”便是茶道。他所定义的“茶道”与陆羽的精行俭德思想相似,都指出饮茶可以净化思想、完善品德。且“茶道”也是儒道佛三家的融合,皎然自幼受到无数儒家人物的影响,在生活中贯彻了儒家“仁德”、“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理论,同时,他也在茶诗中表现出对道家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在三饮之后忘却烦恼、仿佛远离尘世,飘然若仙,这也正是佛家所追求的境界。

皎然的茶道与陆羽的茶文化思想如此一致,因此他们都是彼此的人生挚友,互相欣赏互相珍惜,为后人留下无数经典茶诗,是中国唐朝茶文化的旗手。

4 卢仝与《饮茶歌》

后人常言茶史上有三件最具意义的事情:1)《茶经》的问世2)卢仝的《饮茶歌》。3)赵赞倡导茶税。卢仝究竟是何方神圣,可以被后人赋予如此高的评价,首先得从他的杰作分析起。

《饮茶歌》全诗可分为四段,首段头两句:被送茶人的扣门声惊醒,原来是孟谏议送来信和茶。信之外的包封里有三百片密封加印的茶饼。可见孟谏议对这份礼物的重视与诚挚。第二段写了采茶人和制茶人的辛苦。随后写到帝王要尝新茶,必须使茶树生长,唯有天子的仁德可使之实现,这四句着重表现了珍品的珍贵。后四句,意思是像这样精心制作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爷们享受的,现在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既有嘲讽之意,也有自嘲的味道在里面。天子、仁风、至尊等词语虽然出现在诗中,但并没有一丝阿谀奉承的意味,而在之后的诗句中,却又把自己划到普通百姓中。第三段便展现了他饮茶时心境变化。“反关柴门,家无俗客”,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单纯朴素的环境。接下来,七碗茶的描写更是惊艳众人。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下肚,忧愁烦恼统统忘却。最后,饮完第七碗茶,恍若成仙,卢仝希望借助七碗茶带来的仙气和微风去到蓬莱,为苍生请命,想替孟谏议问问天上的神仙,为何明明眼见苍生之苦,却无动于衷,试问究竟何时天下众生才能够得到苏息的机会。全诗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诗风浪漫,被称为茶诗第一杰作。这首经典茶诗也表现了唐代茶诗越来越来亲民的趋势,为后来以及至宋朝饮茶文化在民间流行做出推动。

5 白居易多层面的茶审美

白居易茶诗最著名的特点大概就是他赋予了茶审美很多层面,一个是闲适自由的美,“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白居易倡导饮茶是随时随地的,相比卢仝的饮茶之道,白居易更提倡随性饮茶,且不拘于外在的形式,卢仝的茶诗是充满浪漫的,白居易则是现实主义,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宜饮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1]。这正是茶审美中的自由闲适之美。

第二个是“精行俭德”之美,择水、做茶、器具都有严格的讲究,即使是在食不饱腹疾病缠身之时,他也会精心制作新茶来迎接好友,这种“精行”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与对友人的重视,他在一边呼吁随性饮茶的同时,又对茶的制作和饮用一丝不苟。

最后一点,也是白居易茶诗最伟大的一个层面,那就是通达豁达。白居易一生坎坷,在身处逆境之时仍可写出“食罢一觉睡,起来两威茶。举头望日影,己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2]。同时,白居易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割舍不下禅和茶又离不开酒,经历了一生坎坷,最后是饮茶带他回归了大自然,达到茶人合一的境界,缓解了他复杂又矛盾的人格,因此,他的茶诗总是流露出通达与自由,疾病如何,贫穷如何,只要持有一颗旷达之心,依旧可以忘却烦恼悠然自得。 美学大师陈炎曾经评价他的创作风格“在千百年的审美文化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个作家能象白居易那样如此不避浅显,不饰妆束的了”[3]。 白居易的茶诗里茶是普通百姓可以享受的,饮茶成了一种雅俗共享的活动,茶的美正如他的诗一样变得那样平易近人,触手可及。

6 苏轼所代表着的宋代茶诗文化

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茶诗人之一,他创作的茶诗数不胜数,从他的茶诗中可以窥探出整个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6.1对唐代茶诗的延续与升华。苏轼大胆地将茶美与人美上升到同一高度,这是唐代茶诗人都没有做到的,他以茶喻人,用佳茗比喻佳人,所作的《叶嘉传》出世之后,人们更是纷纷开始将叶嘉当做茶的美称,用来赞美像茶一样高洁清新的人格。

除了独辟蹊径地以茶喻人之外,苏轼的茶诗还具有一种超然脱俗,  相比白居易的自由通达,是更深层次的境界。苏轼早年是一个心怀天下胸怀满志的奇才,但是经历了“文字狱”之后,渐渐地,他为国奉献的热情被浇灭,最终成为了一个向往安平生活、恬淡清净的诗人,他不再为功名利禄奔波,不再天天想着兼济天下,他以茶宣泄,用茶获得救赎。如果说白居易的旷达是一种对生活中坎坷困境的逃避,那么苏轼则是对整个人生、甚至整个世界的逃避。

6.2对唐代茶诗的区别与反叛。 宋代的茶诗和唐代相比是有区别的。宋代的饮茶琐细又奢华,苏轼所作《月兔茶》中写到: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却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4]。根据茶饼上的图案,大致可以推断出所描写的茶饼不是运用在皇家宫廷,而是运用在平民楼巷中,而在平民楼巷中就如此精致,可见宋代茶文化中的奢靡之风弥漫在整个社会。这和很多唐代茶诗人所贯彻的茶性俭思想是冲突的。

再透过《月兔茶》这首诗看,可以发现茶饼上的图案是略带青楼色彩的,原因就在于茶馆文化的风行,而且宋朝的茶馆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娱乐,另一类就是妓院。茶馆的风行使宋代的茶文化相比较唐朝而言更加具有娱乐性、大众性。于是宋朝的茶诗也相应的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宋朝茶诗文化中具有反叛性的部分如今已经渐渐消失了,往后的茶文化还是主要奉行精行俭德的主流思想,而宋代很好地延续了唐代优秀的茶诗文化,对茶之美有更丰富的描绘和更深入的理解,赋予茶诗文化更多精神内涵。

7 小结

唐宋茶诗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在茶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功不可没。唐宋时期陆羽等五位卓越文人在茶美学发展史上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茶文化的伟大复兴体现出中华民族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心,对唐宋茶诗的研究亦成为新时期下文化领域的探讨热点,全面、综合、科学又客观地研究唐宋茶诗,对我国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镇楚.施兆鹏中国名家茶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林治.中国茶情【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3]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4]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陆羽白居易苏轼
陆羽品茶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不捧场的好朋友
夜雪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