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籍设计中立体结构的研究
2018-10-20侯紫玉李荣邵朵朵陈婷刘曌煜
侯紫玉 李荣 邵朵朵 陈婷 刘曌煜
【摘要】: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数字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猛的进入人类生活,电子化阅读受到成千上万的读者追捧,传统书籍的主流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面对社会市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增强读者主动性的信息阅读,促进读者与书籍的正向互动,建立优化的阅读引导关系,做出真正利于读者阅读,集审美与功能于一体的书籍设计是现代社会对设计者提出的需求。
【关键词】:书籍设计 立体结构 互动
一、书籍与互动
书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书籍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得到更多表现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数字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猛的进入人类生活,电子化阅读受到成千上万的读者追捧,传统书籍的主流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通过对现代大众日常阅读习惯的调查与统计,我们发现书籍设计中的立体结构能够让读者与书籍产生双向互动,使读者更充分的投入到书籍中,尤其是在突破传统平面化书籍阅读的立体元素出现的情况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主动性的翻阅等动作以及被动性的接受书籍设计的导引或所读书籍本身的气息,而产生与书籍之间的双向反馈,反而使得读者更加喜爱阅读过程。
互动立体结构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阅读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互动一词源自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用以解释物体或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互”汉语解释是相互的意思,“动”则是起作用、起变化,特别是感情变化。社会学中,互动是指一种彼此相互作用,而产生积极改变的过程,适用于社会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当谈到书籍设计中的互动,必然会有书本、读者、设计者、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一本书籍如何使得四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深入,而这种互动关系的产生则是社会群体、个体之间积极影响的结果。
以设计者的角度理解上述的互动关系就是联通读者与书籍,甚至与编者三者之间的跨越时间、空间的精神交流,使得其之间的积极影响效率化。书籍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单方面的思想情感的表现,更要反映出书籍在读者群体中乃至社会的价值,同时也应至力于书籍的功能性,完善书籍的信息阅读的功能,因此,书籍设计是以人为本,以书籍为主体,需要人与书籍多方互动而引发精神文化共鸣的艺术。增强读者主动性的信息阅读,促进读者与书籍的正向互动,建立优化的阅读引导关系,做出真正利于读者阅读,能让读者体会并理解书中精神世界,集审美与功能于一体的书籍设计是现代社会对设计者提出的需求。
而纵观现代消费市场,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书籍选择,我们发现书籍设计中立体结构是互动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早期包含有立体结构的书籍狭义的理解为可动书,通过运用翻页、拉动、旋转等方式在平面图形上改变书籍景观效果,丰富书籍的阅读途径,使读者拥有新鲜感的阅读体验。现今将设计时加入纸工、纸技等部分,在翻阅时不仅满足读者基本信息获取的需求,还产生进一步互动的书籍泛称为立体书。国内图书市场中主体书最早出现在儿童图画书领域,许多儿童及其家长看到不同于已往的创新性形式的立体书后,都很好奇,想拆开书来研究其中奥秘,儿童图画立体书的立体结构不仅增强阅读乐趣,促使儿童产生对于书本更深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也帮助儿童通过眼、手甚至全部感官理解书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协调能力。
书籍设计发展至今,作为设计者需深刻洞悉社会需求,致力于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通感与书籍的结合,使读者获得更为精深微妙的体会。由平面化书籍对读者产生的潜在的、浅层的互动发展到三维立体的书籍使人与书籍的互动处于更深一层级的显性互动正好契合了当代社会对于书籍设计综合化的需求。
二、书籍与立体结构
大多数书籍中有五种常见立体结构:翻页结构、拉条结构、转轮结构、平行折线结构和相交折线结构。
生活中最常見的立体结构是翻页结构,翻页结构也是立体书中的典技法。16世纪上半时,人体解部学的专著《人体性生理解剖图》中,附有多张折叠的人体解剖图卡,隐藏在折叠卡中的图示就是分开来的人体器官,后发展到20世纪,翻页结构被普遍应用于儿童图画书中,意大利立体书设计大师布鲁诺·谬拿力通过翻页结构设计了书中上页与下页中的图像在翻页中产生变化。比如第一张是大象头像,翻到下张则变成老虎的头像。这种设计充分调动读者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主动性。
翻页结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贴卡,在基础页上粘贴卡片,二是揭页,把基础页裁开,露出下面的图案。
在众多出版的合体书中,有拉条结构的结合,当拉动拉条,书中人物与环境会连动,形成简易动画,最简易的拉条结构是长方形纸条做成的拉条,再沿拉条的运动轨迹在基础页面上剪开拉条槽,将文本图象粘在拉条末端,当拉条移动时,文本图像就会移动,例如儿童图画书中小人奔跑,汽车向前移动都是拉条结构,拉条结构有丰富的变化结构,当增加拉条槽的数量和接条粘贴的纸卡时,一根拉条可拉动多个图案。还可拓展为可动连杆结构等。
早在13世纪的日历书中就使用了转轮结构。该书手稿中使用了圆形图表检索不同的圣日·帕里斯创作了一个转轮结构把圆形图表连接,使得查阅书稿更加方便,转轮结构用以密码编制、解释民象、天文地理现象等也是可行的,1540年,德国彼得·亚皮安出版的《凯撒的天文学》一书中,转轮结构被用于计算日,月食和行星位置轨迹。转轮是在基础页面的背面放置一个圆盘,在圆盘中心进行固定,再在基础页上模切出一些调口以露出圆盘上的图案。当转动圆盘时,会出现不同组合。
平行折线结构有两种,90°和180°平行折线结构,目前市面上的立体书大多应用平行折线结构,平行折线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立体书结构,在此结构中,所弹出图案的所有折线跟书本页面的中心线均是平行的,改变粘贴的位置和形状,180°的平行折线结构还可以拓展为开放盒子结构、金字塔结构、立方体结构。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页面数量,打造不同造型,能组合出更多创造性、装饰性形式。1887年出版的《国际马戏团》就是典型代表。
而90°平行折线结构出现于20世纪。不同于基础的平行折线结构,90°平行折线结构中的图案都印制在同一平面中的纸张上,然后将图案模切,从平面中折叠出来,形成三维图案。
相交折线结构方法较平行拆线结构简单,且效果更显著,给读者一种从书中“弹出来”的视觉体验。书中所有图案与结构的折线都相交在书中的中心折线上,通常用“V”形纸片粘贴在书本上,因此相关折线结构也被称为“V”形折线结构。其也分为180°和90°相交折线结构。
20世纪中期,《可跳出模型的布卡诺故事集》中,包含了大量“弹出”形式的立体结构,书中玩偶匣里的小人会跳,城堡会从山中拔地而起,山坡上的花儿会绽放。180°相交折线结构的五种原理与平行折线结构一样,书本摊开时,呈现最显著的立体效果。制作简单,只需将需要粘贴的图案对好与书本中心折线对准,换准角度粘贴就行。90°相交折线结构也很容易上手,相较于180°相交折线结构更基础,在书本中心线上画两条对称线,沿对称线和图案推出,书本打开呈90°时,会出现立体结构。
上述五种立体结构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除此以外,近年来流行的还有旋转木书结构,如大卫·卡特的《BLUE 2》,书中不仅运用了本文中所得到的常见五种互动结构,还在这些基础结构上嵌套了摇臂结构,还有《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将平行折线结构和相交折线结构综合起来,真正将书本内容、阅读体验和书籍设计融汇在了一本书籍中,有的特殊页面还采用了隧道结构,同时加入锡箔、绒毛等材质将爱丽丝的梦游仙境中的神秘与虚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反观国内关于立体互动结构的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匮乏主要原因是对于互动结构类别书籍设计流程的掌握程度不够成熟,缺乏经验丰富的精神创作,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国内纸艺术的工艺发展过程缓慢。
三、总结
在书籍设计中加入互動因素是其本身的进步,也是时代要求的必要性。引导阅读者从单一枯燥的感知中释放出来,通过多元化创新的表现形式,运用立体结构组合的互动设计,使读者获得对于文本内容更加精深微妙的理解。立体结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吸收优秀综合因素的过程。书籍设计中的互动性立体结构最重要的是读者和书籍的双向精神火花的碰撞,结合读者的需求即书籍的功能化和书籍的特点即装饰化,对书籍进行创意设计。这也要求书籍设计师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感知市场需求,设计适合读者、推动书籍设计发展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作品。一位书籍设计者,要学会用理性和感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构建完美周密的并使阅读者为之心动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婧《立体书籍结构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2】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三联书店.2006
【3】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