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危机与法律保障

2018-10-20霍呈坤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隐私权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霍呈坤

实证考察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在现实中面临的威胁,过全面客观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现况,让真实的数据与鲜活的事实对话,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可信度。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大数据时代引发的隐私问题的现状和当前隐私权保护立法的探究:随机抽样当下网络的500 组数据并实证考察身边500份数据样本,作为分析基础,汇总、梳理和反思大数据下个人隐私法律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大数据隐私保护立法进行探究,为完善我国的隐私保护制度提高重要参考。

1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后果的探究。

近年,发生的个人行踪记录被售卖、电商数据外泄、朋友圈信息遭盗用、隐私信息刷屏等现象表明,大数据开发利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然渐成隐患。大数据技术通过分类、聚类、回归分析、关联规则等算法,可以从海量不完整、非确定性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实用信息和知识,这意味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一切痕迹的可记录、可量化与可转化利用,它改变了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但这种技术运用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问题。在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的各个环节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浑然不觉地被他人所掌握和利用。如被商业企业和广告界所推崇的精准营销,就是商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大数据整合,将用户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信息收集起来,进而形成对用户的精确定位,再把产品推送给用户购买,这表明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给企业提供了利用甚至盗取个人数据的平台。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大数据抓取、记录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事实上,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可以把机器、物件、人、服务等各种元素关联起来,通过计算、分析、生成等方法,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这也意味着大数据的应用导致个人隐私面临着空间隐私权的丧失、监控社会的到来、数字人格的偏见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发展也使侵犯隐私的手段更加多元和隐蔽,使侵犯隐私的责任人很难被确定。因为信息在网络上不断被下载、存储、编排、传播,经过种种共享与买卖,侵权责任人往往由个人变成模糊的群体,使得具体的侵权责任人难以被追查。

2.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局限性。

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是导致侵犯个人隐私事件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比如,何种信息可以被何种机构所搜集,信息在何时、何地可以通过何种形式披露、留存和使用,信息使用的期限应该是多长,这些方面目前均缺乏明确规定。这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等信息使用者自律,其约束效果显然是有限的。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已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议题。实践中,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加强立法,依法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不受新技术侵犯。目前,我国已颁布数十部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刑法也有相应的惩治条款。但法律法规对于电商企业、“两微一端”等大规模采集个人信息组织机构的约束力尚显不足。因此,亟待在法律层面加强对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和监管。

除了加强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应在其他方面采取有力举措。比如,与大数据相关的行业组织具有及时、高效感知市场发展动态的优势,应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在网络隐私认证规则、技术保护规范等方面形成行业自律规约,约束企业行为。再如,应推动形成全社会数据使用规范,从数据精度处理、数据人工加扰、数据周期保护、隐私数据特殊保护等方面入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还应提高公民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識,倡导个人有节制地使用个人信息,规避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3.大数据时代下对个人隐私问题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将隐私权的权利属性定位于人格权,对此我国还没有隐私权保护的专门立法,仅仅表现在宪法、民法、侵权责任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的立法意向,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隐私权不被侵犯,但缺乏损失衡量的具体细则。通过进行实证调查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现况,进而为保护个人隐私立法提供更为充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更有裨益的经验参考,针对大数据时代的背景特征,颁布专门法来确保个人隐私的保护,并对现有法律进行填补完善和梳理整合,结合具体案例对法条的适用提供相应的司法解释。另外建立权威高效的大数据行业自律机制,确保行业从业者守法合规经营,以确保进行严格的大数据信息采集和储存安保用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平衡隐私保护与大数据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隐私权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国内外隐私权的发展与保护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
谈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保护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