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融入中国画教学的理论探究
2018-10-20吴善贞
摘要:书法课程融入中国画大学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推进中国画教学改革,需要理清课程体系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书法基础课程融入中国画教学体系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在绘画专业教学中创新《书法基础》等课程;二是搭建书法课程和绘画课程融合的通道;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探索1+1>2的授课方式。
关键词:书法课程 中国画教学 书画同法 相关性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论题之一。从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作出有关陈述以来,研究者对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便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视角殊异的认识。对于中国画教学而言,理清课堂实践层面的书、画关系十分有利于确立改革的理论支撑点。
一、理论寻绎:“书画同法”观照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新视角
中国书法和绘画使用相同的工具,在技法上必然互相影响;此外,线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使中国书法与绘画在使用毛笔时同样强调笔触所包含的技巧和表现力。这就是一般意义上所讲的“书画同法”。唐代张彦远在《论顾陆张吴用笔》中讲到“书画用笔同矣”的著名论断:“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1]
书法與绘画关系的论述,几乎成为唐代以来所有绘画论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到了宋代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的观点,书法的用笔与绘画的用笔开始从妙理之同趋向技法之同。
元代开始具有新内涵,二者表现为具体技法之相同,但对题材有所限制。元至明清,从“绘画性绘画”走向“书法性绘画”,绘画趋向书法化。到了清初,绘画反过来促进书法的变革,逐渐形成“画学书法”的现象。明清时期“书法性绘画”逐渐形成,绘画中使用书法的用笔,涵盖每一种书法技法的使用与变换,而且绘画作品中题画字开始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了画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术界一直以来有对书画二者关系孰轻孰重的问题之争。有学者认为,书画关系中画的地位较重,认为造型是绘画的精髓,书法本质上和绘画是两种艺术行为。有的学者则认为,书画关系中书法的地位更重要,如一般称为中国书画专业、中国书画学院等等,反过来则不抚顺。实际上,在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融入绘画是比较重要的改革方向。首先,书法创作成为中国画专业高考试题中重要科目之一,成为进入中国画专业的入门坎;书法该如何进入绘画教学也是各个美术院校正在探索的课程设置体系、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思考。
绘画专业的学生从学习绘画开始,就会接触到有关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到他整个绘画生涯,研究者不论赞同或反对书画“同源”、“同体”、“同法”的命题,绘画学生或理论专业的学生,都会在接触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传统依据:中国画大学教学形式变革的现实参照
书法融入中国画教学对于当下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有创新性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开设书法基础、书法创作课程作为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能有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绘画学习和创作创新能力。
关于中国画教学的问题,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进入美术教育家不断提出研究与改革的视域。现代中国画大学教学形式多样,导师制、工作室制、小班上课制等等,都体现了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国外美术学科发展相较于国内体系更加庞大,绘画种类也颇为丰富。但作为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画,用毛笔和宣纸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国外的发展范围则不那么广泛。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少数东南亚国家等。应该说中国画发展的根基依然牢牢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三、改革内容:书法基础课程融入中国画教学课堂
(一)在绘画专业教学中创新《书法基础》、《书法创作》课程
“历史上的大画家不少为大书法家,宋之米芾、苏轼、元之赵孟頫,明之文徵明、董其昌等等。有些画家善书,一画一题;有的善诗文作跋,请善书者作长题。画面的画心题字外,还备‘前额、‘横塘、‘诗堂、‘邻面、‘签条等,任书者书写。一幅长卷,除画心外,前额及后面拖尾,可以一题再题”。[2] 王伯敏先生述及了绘画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的必要性所在。目前,高校中不乏在中国画专业学生中尽量开设《书法基础》、《书法创作》相关课程的尝试。但是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书法课怎么教,这是一个尚未深入研究的课题。通常情况下,中国画专业的书法课仍然像书法专业的书法课一样,在教学中还是“两张皮”。通常中国画专业下设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个方向,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每个方向的授课侧重点和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在中国画专业中开设针对绘画专业学生学习的《书法基础》、《书法创作》课程,并在绘画专业教学过程中提高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系列问题,关乎中国画专业学生学习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改变书法课程专门讲授书法的基础和创作特点,脱离于中国画创作相结合的现状。将书法学习和中国画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搭建书法课程和绘画课程融合的通道
朱乃正先生曾言:“中国画的教学必须把书法放在核心地位”。他认为由于我们的前辈,一些教育家,还有文化界的众多有识之士,都把书法看作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中国画系要向一个学院过渡,如果整个教学不从大的结构上解决‘书法和‘中国画关系的话,恐怕还是不行,中国画的精神会越来越弱化。” [3] 为了避免中国画的精神在教学中逐渐弱化的问题,搭建书法课程和绘画课程融合的桥梁是教学实践的当务之举。在中国画学院这一教学单位内,尽力打通教授书法创作和绘画创作之间的教学壁垒,建立良好的通道,使得绘画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开展书法课程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画专业各个专业方向进行推广实践,有利于形成中国画专业教学特色,提高中国画学院这样建制的教学单位的总体教学水平。
(三)改革教学方法,探索1+1>2的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必须不断在课程教学中验证其有效性,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是极为动态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画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所谓“1+1>2”,这里的1代表绘画课程教学,另一个1代表绘画课程体系中合理穿插的书法课程教学,总体上来解释“1+1>2”,即中国画专业课程加上书法类课程互相融通之后,有效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书法功底,能够很好的驾驭绘画题跋的书写,从而提升绘画创作作品的效果,最终达到实现两类课程的融通学习大于各自分开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以书法课程融入中国画专业课程教学的理念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提升中国画本科教学质量, 培养卓越本科中国画人才,探索书法和绘画融合的培养模式,打造成为中国画学院建制的教学单位更具特色的教学品牌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广教学成果。通过书法融入中国画教学,构建中国画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夯实中国画专业人才的书法基础,从而培养更加完善的绘画专业人才。以书法融入绘画的教学改革是中国画学院建制的教学单位教学改革走向内涵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书法基础与绘画基础并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特色的书法创作课程与绘画创作课程融合到一起,打造完善的绘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书法教学与中国画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的一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22页。
[2] 王伯敏.《中国画的构图》[M].天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57页。
[3] 朱乃正.《书法与中国画教学》,见邱振中.《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84页。
作者简介:吴善贞(1978.12—),女,壮族,籍贯:广西南宁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职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