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2018-10-20王莹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拔节期灌浆防治效果

王莹洁

摘要 试验研究了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廠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苗蚜、穗蚜防效较好,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建议在播种前种子包衣,商品用量为100~150 g/100 kg种子。

关键词 小麦蚜虫;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包衣;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108-01

小麦蚜虫是漯河市郾城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传播速度快、危害重 ,严重威胁小麦高产、稳产,药剂防治是控制蚜虫危害的主要方法[1]。通过试验,验证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以期为漯河市郾城区小麦蚜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孟庙镇杜李村某农户的小麦田进行,该田面积0.21 hm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一致。土质为黑壤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较低。前茬作物为玉米,10月5日大型机械深翻整地,施复合肥525 kg/hm2、尿素180 kg/hm2。该田历年蚜虫发生较重,需防治2~3次。

1.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照药剂为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市售品)。试验对象为蚜虫,供试小麦品种为百农AK58。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种子包衣时每100 kg种子的用药量不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50 g(A)、100 g(B)、150 g(C),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0 g(D),以空白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2-3]。

1.4 施药方法

2015年10月13日下午进行种子包衣,按不同的药种比,称量药剂和种子量,每1 kg种子用0.1 L药液,用手持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在种子上,边喷边人工均匀搅拌种子,使每粒种子都粘附药液,包衣后堆闷12 h晾晒[4-5]。

2016年2月28日用苯磺隆防除小麦田杂草1次,3月21日防治小麦纹枯病,4月30日预防小麦赤霉病。

1.5 调查统计

2016年3月14日(拔节期)、5月8日(灌浆期)调查,共调查2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蚜虫量。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防效(%)=(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100

1.6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阴,微风,风力为1.2 m/s,平均温度为22.2 ℃,平均相对湿度为62%,无降雨。调查期间以晴好天气为主,其中5月10日降雨14.0 mm。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和其他生物的安全性

播种后7 d观察,处理区小麦与对照区出苗一致,后期未发现药害症状,小麦长势一致。抽穗、灌浆及成熟期观察,处理区与对照区一致。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无影响[6]。

2.2 不同处理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处理A、B、C拔节期防治小麦蚜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9.58%、91.89%、94.10%,灌浆期防治小麦蚜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5.07%、87.40%、89.44%。处理D拔节期、灌浆期防治小麦蚜虫平均防效分别为91.14%、86.67%。D-MRT法统计分析表明,拔节期和灌浆期处理C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且处理B与处理D差异不显著;处理A与处理D在拔节期防效差异显著,在灌浆期防效差异极显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对苗蚜、穗蚜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使用方法为播种前种子包衣,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商品用量为100~150 g/100 kg种子。

4 参考文献

[1] 刘福海.4种杀虫剂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评价[J].基层农技推广,2018,6(4):21-23.

[2] 于晓庆,张帅,宋姝娥,等.小麦蚜虫对六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及田间药效评价[J].昆虫学报,2016,59(11):1206-1212.

[3] 罗兰,李新杰,袁忠林.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4,53(10):756-758.

[4] 张强,吴兵兵,王硕,等.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84-86.

[5] 吴崇行,候平军,冯青军.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65.

[6] 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等.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1676-1681.

猜你喜欢

拔节期灌浆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小麦新品种济麦262抗旱性研究
小满过麦畴有感
麦田欢歌
浅谈灌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涝淹深度和时间影响杂交中稻产量
探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灌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