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8-10-20陶明朗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早熟栽培技术

陶明朗

摘要 介绍了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在枞阳县的引种表现,并总结了栽培技术,以期为枣种植户引种皖枣3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早熟;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66-01

皖枣3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安徽省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南方鲜食枣新品种,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几年来,安徽省加大了对枣产业经济的开发力度,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契机,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枣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官埠桥镇位于枞阳县西部,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1 326.5 mm,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年平均日照时数2 065.9 h,无霜期251 d。2013年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皖枣3号在枞阳县官埠桥镇进行试种,经过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该品种在枞阳县生长势良好,表现出早熟、早果、豐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鲜食枣新品种推广。现将皖枣3号在枞阳县的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性状

1.1.1 枝干。树姿较开展,干性中等,树形圆柱形,骨干枝开张,角度>45°,树势中庸。主干表皮的裂纹呈条状,且多为无横向裂纹切断,纵向裂纹开裂长度远大于宽度,易剥落。二次枝弯曲度小。针刺发达。

1.1.2 叶。成熟叶片卵状披针形,绿色,平展,色泽较光亮。叶尖钝尖,叶基圆形,叶缘钝齿。

1.1.3 花。花朵为昼开型。每花序着生花朵6~8朵,花量中等,花蕾浅黄绿色,具雄蕊5枚,萼片黄绿色,五棱形。

1.2 果实主要性状

果实大小均匀整齐,形状为圆锥形,平均单果重13.48 g,最大单果重18.6 g。果肩平,果顶平。果实完全成熟(脆熟期)呈赭红色,果面光滑,果皮薄,果点小、密度中等,果实外观极好。梗洼浅而广,萼片脱落,柱状脱落。核椭圆形,有核,核内含有饱满种仁。果肉浅绿白色,肉质细而酥脆,果肉汁液中等,味甜略带酸,果实无异味,口感好,品质上等,适宜鲜食。脆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7.4%,可食率为95%。

1.3 生物学特性

宜栽植在肥沃地块,生长势强健,枣头色泽为红褐色、蜡层少。二次枝平均长度28.33cm,平均节数为7节。二次枝弯曲度小,针刺不发达。枣吊平均长度20.29 cm,平均叶片数14片,节间距离1.45 cm。平均枣股枣吊数2.75个。股吊率为2.75。该品种花量中多等,自花结实率高,结果习性稳定,大小年现象不明显。三年生树开始结果,当年单株产量约5 kg,树高2.5~3.0 m,冠径2.5~3.0 m。采前落果较轻,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2 引种表现

2.1 物候期

在安徽省枞阳地区,皖枣3号于3月底开始萌动,4月初开始萌芽,4月中旬开始展叶,5月上旬现蕾,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为盛花期,7月中旬果实开始进入白熟期,8月上旬可采收(脆熟期),8月下旬进入完熟期。皖枣3号为早熟鲜食品种,果实发育期约80 d,10月下旬开始落叶。

2.2 适应性和抗逆性

皖枣3号适应性极强,在一般性砂壤、黏壤、粉沙加黏土等不同类型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以中性砂壤土最佳。在枞阳县表现为结果早、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耐旱,较抗枣锈病,一般抗枣炭疽病、枣缩果病,在脆熟期遇雨易裂果。

2.3 丰产性

用高密植栽培方式定植,株行距1.5 m×3.0 m,密度为2 220株/hm2。定植第2年,植株开始结果;第3年全面结果,平均产量2.1 kg/株,最高达5.3 kg/株,平均产量为4 662 kg/hm2;四年生树平均产量5.4 kg/株,最高达8.5 kg/株,平均产量为11 988 kg/hm2。

2.4 主要缺陷

一是皖枣3号容易成花,丰产性极好,易坐果,在产量偏高的情况下,果实较小,果实品质大大降低,生产上应注意疏花疏果,控制产量,一般产量以15 t/hm2左右为宜。二是脆熟期遇雨易裂果。该品种脆熟期在8月上中旬,此期雨水较多的地区应注意控肥控水,防止出现裂果现象。

3 栽培技术

3.1 苗木繁殖

采用嫁接和根蘖繁殖。嫁接繁殖适宜用野生酸枣作砧木,也可以用铜钱树或野生酸枣作砧木。宜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厚的地块栽培[2]。

3.2 定植

生产中采用嫁接苗定植,高密植园株行距1~2 m×3~5 m,常规栽培株行距3~4 m×4~6 m。

3.3 整形修剪

树形采用开心形,早期开张角度,极早扩冠,均衡树势。

夏季修剪时,注意疏花疏果,控制产量,开花前疏除枣头,一般产量以15 t/hm2左右为宜。若产量偏高,会导致果实较小,品质降低。果实进入脆熟期注意控肥控水,防止裂果。

3.4 病虫害防治

生产上常见病害有枣疯病、枣缩果病、枣锈病、枣炭疽病和枣裂果病等,常见害虫有枣瘿蚊、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枣粘虫、金龟子和绿盲蝽等,应科学防治,以提高枣树丰产性。一是合理修剪,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老皮和病斑,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三是采用黄板、蓝板、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树干缠草及人工捕捉等方法诱杀害虫;四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轻的化学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并注意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3-4]。

4 参考文献

[1] 陆丽娟,孙其宝,孙俊,等.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J].园艺学报,2014,41(11):2361-2362.

[2] 陈雷,刘付界,夏培兴.优质鲜食玉铃铛枣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13(6):7-8.

[3] 钱东南.南方鲜食枣的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5(2):96-97.

[4] 贺学信,孙养明,贺晓娟.无公害优质鲜食红枣栽培管理技术规程[J].果农之友,2006(12):20.

猜你喜欢

早熟栽培技术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粒子群算法惯性权重的自适应改进与研究
露地早熟耐热圆球甘蓝新品种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