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10-20陶志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对策小麦

陶志刚

摘要 近年天水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给传统小麦生产带来挑战。本文从基础条件、技术推广、生产规模、政策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天水市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全市小麦稳产增产的对策,以期为该市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甘肃天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47-02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为14 325.13 km2。境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海拔700~3 120 m。土壤以河谷淤淀土、褐土、黑垆土、黄绵土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类型,年日照时数2 000~2 300 h,≥10 ℃有效积温2 230~3 590 ℃,年降雨量432.0~546.9 mm,无霜期165~230 d。2016年末全市总人口380万人,农村人口306.87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76%。全市总耕地面积37.86万hm2。

1 小麦生产现状

1.1 基本情况

小麦是天水市居民主要口粮,也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天水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生产条件,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全力落实各项稳粮增产措施,全市小麦生产呈现出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总产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小麦年均总产量33.36万t,较“十一五”年均总产量增加3.45万t,增幅11.5%。2016年,全市小麦面积12.864万hm2,总产37.67万t,产量2 879.1 kg/hm2。

1.2 种植区域分布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小麦区划中的陇南渭河上游冬小麦区,小麦在全市境内川塬、浅山、高山区域均有分布,全部为冬小麦。根据自然条件、管辖范围、栽培习惯以及小麦品种特性布局,全市可分为5个栽培区,分别是高寒阴湿山区、二阴半山区、半山干旱区、高海拔川区、川塬区。其中,高寒阴湿山区包括海拔1 800 m以上的全部小麦种植区;二阴半山区包括渭河以南及渭北东部牛头河、清水河流域全部低山区;半山干旱区包括渭北全部浅山区,葫芦河、散渡河流域及清水河以北低山区;高海拔川区,即海拔1 300~1 700 m的川区,包括秦州区关子川区,麦积区麦积、街子川区,武山县榜沙河、滩歌、马力川区,秦安县清水河流域川区,清水县小泉峡至白沙川区;川塬区包括渭河干流及其支流,即渭河、葫芦河、牛头河流域海拔1 300 m以下的地区。2016年全市川塬区小麦面积4 666.67 hm2、高海拔川区3 600 hm2、半山干旱区16 026.67 hm2、二阴半山区32 466.67 hm2、高寒阴湿山区7万hm2。其中,二阴半山区和高寒阴湿山区是全市小麦主要种植区域,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8%。

1.3 主要栽培品种

2016年全市小麦品种以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品种为主,共40个。其中,中梁系品种7个,面积24 200 hm2,占19.1%;天选系品种12个,面积33 560 hm2,占26.5%;兰天系品种19个,面积65 520 hm2,占51.7%;其他品种2个,面积3 480 hm2,占2.7%。种植面积在6 666.67 hm2以上的品种有5个,面积39 200 hm2,其中兰天26号10 233.33 hm2、天选50号8 200 hm2、兰天27号7 313.33 hm2、中梁26号6 800 hm2、兰天19号6 653.33 hm2;种植面积为3 333.33~6 666.67 hm2的品种有13个,面积55 673.33 hm2。从全市主要产区小麦品种布局看,高寒阴湿山区主要种植冬性强、茎秆弹性好、高抗条锈病、灌浆落黄好、耐阴雨、稳产高产品种,以兰天26号、兰天27号、兰天29号、中梁31号为主;二阴半山区主要种植稳产高产、落黄好、中早熟、抗锈、抗冻品种,以中梁26号、中梁27号、兰天26号、兰天27号、天选48号、天选50号为主;半山干旱区主要种植稳产高产、耐瘠抗冻、抗红黄矮病、抗锈、抗青干、抗旱品种,以天选47号、天选50号为主。

1.4 技术推广情况

近年来,各县区深入开展小麦绿色增产栽培模式攻关、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和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加快发展优质强筋中筋、优质面条型小麦,推广优质、抗旱、抗锈耐锈品种,配套药剂拌种、地膜穴播、“一喷三防”、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一膜两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和措施,促进小麦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挖掘小麦生产潜力。2016年,全市完成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676万hm2,实现全覆盖;完成冬小麦药剂拌种面积12.31万hm2、“一喷三防”面积11.87万hm2、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2.67万公顷次,小麦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41%、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6%;全市落实地膜穴播小麦11 420 hm2,占种植面积的9.01%;小麦机耕12.60万hm2、机播56 486.67 hm2、机收10.13万hm2,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6.76%。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定

通过实施農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小麦生产基础设施方面项目投入较少,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不够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频繁发生的干旱等自然灾害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提高全市口粮自给水平受到严重制约。

2.2 劳动力不足,种植面积扩大受到制约

近年天水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各地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精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限制了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2.3 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近几年,小麦价格基本稳定,但小麦生产所必需的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涨幅较大,种植小麦比较效益极低。农民群众普遍存在 “赚钱靠打工、靠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小麦只为自家食用”的思想,多数农民在小麦种植上认为自家口粮得到保障即可,不会主动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2.4 生产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全市小麦种植大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方式,没有专门的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存在困难,生产要素不能高效配置,小麦生产规模效益未能发挥。部分农民群众宁愿将自己名下承包的土地季节性抛荒或全年撂荒,也不愿交给别人管理,在当前政策机制和效益制约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小麦生产的困难较大。

2.5 惠农政策的促进作用呈减弱趋势

2004年以来,国家对种粮农民先后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就近年小麦生产而言,这些补贴大部分被生产资料涨价、管理投入增多所抵消,对小麦种植户的补贴作用呈减弱趋势。同时,农业“四项补贴”实行“一卡通”,实质上只是按粮田面积给农民发补贴,与是否种粮、良种应用等关系不够紧密,对稳定小麦生产的作用不够明显。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抓好农田防护林网建設,以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和改造农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大便利。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节水型灌区,旱作区大力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建设集流和蓄水工程,提高雨水利用率。继续抓好梯田建设,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口粮田,真正使“三跑田”变为“三保田”[1]。积极整合资金,以项目为依托,加大小麦生产重点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2 落实关键技术,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总结提升玉米—小麦一膜两用、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玉米带状种植等精细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耕、机械条播、优良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收割等先进实用技术[2]。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加大力度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以各类公益性培训项目为依托,夯实责任,提高效率,有计划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3]。

3.3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小麦规模化种植

为有效解决天水市小麦生产过于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农村劳动力短缺限制种植等问题,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对以种植小麦等主要口粮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在土地流转、信贷、政府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小麦生产,逐步把小麦生产重点优势区域、撂荒区域经营权集中到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手中,实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实现重点区域小麦生产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4]。

3.4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天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受到近年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较大,建议政府加快划定基本口粮功能区,从法律法规层面保证全市口粮面积[5]。采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大造地力度,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口粮田,切实加强口粮生产用地管理,为确保小麦生产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加大对耕地培肥技术培训和耕地保护宣传的力度,正确引导农户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6]。

3.5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进推广适宜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扩大农机作业面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降低生产强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小麦种植科技含量,提高产出效益。进一步加大小麦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补贴方式,减少农民投入成本[7]。小麦适宜种植区域因外出务工没有劳动力种植的土地,要积极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或其他农户种植小麦,坚决杜绝粮田撂荒现象。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8]。

4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宋建荣,王伟,等.天水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18(5):40-42.

[2] 蔡仁祥,张慧,林宝义,等.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5):1717-1720.

[3] 杨卫建,向玲洁,黄巧云,等.泰兴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71.

[4] 张先平,李云,李航兵,等.陕南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7):31-33.

[5] 左红娟,曹辉,石彦召.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7(8):16-17.

[6] 韩德川.张家川县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9):8-9.

[7] 蹇在萍,杨健.伊宁县冬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6,39(11):11-12.

[8] 刘娇,刘举,苏瑞光,等.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学学报,2015,5(1):5-9.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发展对策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