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10-20朱丽韩凤阳
朱丽 韩凤阳
摘要 分析了沭阳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降低播种量、科学配方施肥、喷施调节剂、开好“三沟”、除草、抓好“一喷三防”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问题;高产;栽培技术;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25-01
小麦是江苏省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一般年份种植9万hm2左右。由于品种多乱杂、播种适期面积小、播种量大、杂草发生严重、施肥不科学、病虫危害重等,制约了该县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仍处于产量6 000 kg/hm2左右中產水平。为提高小麦产量和种植效益,现将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多乱杂
沭阳县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淮麦系列、徐麦系列、连麦系列、山东济麦、烟农、鲁麦系列、河南豫麦、矮抗、周麦、新麦系列等。目前,在沭阳县市场上销售(或已种植)的小麦品种在40个以上,大多品种是国审或苏审,且适宜区域也在范围内,也存在少部分不合法、不规范的小麦品种。品种多乱杂,使农民无所适从,在品种选用时存在“跟风跑”现象,或带有盲目性,同时导致品种更新速度慢。
1.2 适期播种面积小
因气候原因和种植方式的变更,导致水稻成熟期推迟、收获迟,或在小麦播种时遇干旱持续时间长,导致大部分小麦不能在适期内播种。因此,迟播麦面积大,大部分稻茬麦在11月上、中旬播种,也有推迟到11月底至12月上旬播种。迟播小麦冬前生长量小,干物质积累少,致使产量严重降低。
1.3 播种量偏大
该县玉米茬、花生茬等小麦播种量在262.5 kg/hm2以上,稻套麦播种量在300 kg/hm2以上,移栽杂交稻茬麦播种量在337.5 kg/hm2以上,直播稻茬麦播种量在375 kg/hm2以上。小麦播种量大、基本苗偏多,导致单株营养面积小,常形成苗挤苗、瘦弱苗、高脚苗,单株分蘖少,单根独秆苗多,常导致冻害、病害、倒伏和后期脱力早衰等现象的发生。
1.4 施肥不科学
有的为图省事采取“一炮轰”,将肥料全部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有的则不施基肥(如稻套麦);有的重视冬腊肥或返青肥的施用,不重视后期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有的偏施氮肥,不能做到配方施肥,不施用磷、钾、微肥,或施肥后不进行灌溉等;有的不重视调节剂的应用,如生长量不足时不喷施生根剂、胺鲜酯等,长势过旺时不喷施壮丰安、烯效唑、多效唑等调节剂。
1.5 病虫草害发生重
由于品种的抗性、气候原因及栽培技术的变更,致使该县近年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严重,东南沙、马厂区、庙头区、韩山区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发生及危害越来越严重,同时麦田红蜘蛛、蚜虫发生也很重。由于品种的引进和灌溉水的流入,使该县麦田杂草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重,化除越来越难,化除成本越来越高。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根据近年种植实践和调查,适宜在当地种植且抗病、抗逆等能力强、穗粒结构协调(穗数600万穗/hm2、穗粒数40粒、千粒重40 g)、增产潜力大的品种[1]有淮麦33、烟农19、济麦22、徐麦35、江麦919、周麦26、连麦5#等。要求分区域实行“一主两辅”种植,在该县东南沙、马厂区等应以淮麦33为当家品种,搭配种植淮麦20和徐麦35;西南岗应以烟农19为主体品种,搭配种植济麦22、周麦26;韩山、庙头片应以济麦22为当家品种,搭配种植烟农19、连麦5#。
2.2 降低播种量
按不同茬口和不同播种方式确定相应的播种量[2],在当地玉米、花生等腾茬较早的旱茬麦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机条播播种量为105~135 kg/hm2,旋耕后撒播的播种量为150~180 kg/hm2;稻套麦,一般在水稻收获前10~15 d将麦种均匀撒入稻田内,移栽的杂交稻茬麦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为165~195 kg/hm2,机插秧、直播稻等稻套麦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播种量为195~225 kg/hm2;移栽杂交籼稻茬一般在10月下旬播种,机条播的播种量为135~165 kg/hm2,旋耕后撒播的播种量为225~255 kg/hm2;机插秧、直播稻茬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机条播播种量210~240 kg/hm2,旋耕后撒播播种量为285~315 kg/hm2。
2.3 科学合理配方施肥
若要获得产量9 000 kg/hm2以上,必须配方施足基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7-17-17)675 kg/hm2、三元复合肥(18-18-18)600 kg/hm2)+尿素300~375 kg/hm2+腐熟的家杂肥或土杂肥等11.25 t/hm2以上+硫酸锌等微肥15.0~22.5 kg/hm2,施肥后耕翻耙匀,使肥土充分拌匀,利于小麦吸收和提高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足基肥可促进苗齐苗壮,培育冬前壮苗,利于小麦安全越冬[3]。
根据实践,追施小麦返青肥或冬腊肥对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不明显,因而应改变传统的施肥习惯,要推广“V”型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少施或不施返青肥。根据调查实践,施用拔节孕穗肥可使小麦增产15%左右,高的达20%以上,拔节孕穗肥一般应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施用,(下转第37页)
(上接第25页)
最迟可推迟到4月25日前,一般应趁雨天或灌溉时施45%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同时应视苗情施用,长势差的应早施、重施;反之,长势好的应适当迟施、少施。
2.4 喷施调节剂
用好调节剂可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若小麦分蘖少、生长量不足,或受冻害、干旱、涝渍、肥害、药害、病虫等危害时,可喷施氨基酸、腐植酸、胺鲜酯、强力生根壮苗剂、萘乙酸、复硝酚钠、芸苔素、赤霉素、吲哚乙酸、微量元素等及其复配剂,以加快其生长发育,使其迅速搭起丰产、高产的架子。若长势过旺或密度过高出现“高脚苗”时,或基本苗少、分蘖也少时,可喷施多效唑、烯效唑、助壮素等及其复配剂,以促进分蘖和使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壮防倒等[4]。
2.5 配套好麦田内外“三沟”
要想获得小麦高产,必须配套好内外“三沟”,墒沟、腰沟、田头沟麦田内“三沟”,宽深应坚持33、66、100 cm的标准,麦田小、中、大外“三沟”要逐级加深,并确保沟沟相连、相通;对于稻套麦田“三沟”要在水稻收获后立即开挖,并将沟土整碎后撒在麦田以覆盖麦苗根部;于春季小麦拔节前,为防沟系淤堵,应清理整修内外“三沟”,有条件的要加深、加宽内外“三沟”;確保达到“旱能及时灌、涝能及时排、渍能及时降、雨住田干”的高标准农田要求。
2.6 提倡春草秋除
进行麦田秋季化除有化除成本低、除草效果好、若产生药害回旋余地大等优点。一般在小麦三至五叶期、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化除。要求抢冷尾暖头,喷药后5~7 d内不能遇寒流,并保持平均气温在5 ℃以上即可。秋季防除阔叶杂草,一般用苄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一般用炔草酯、氟唑磺隆、异丙隆、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等;考虑到杂草种类越来越多,无论是防除阔叶杂草,还是禾本科杂草,应复配2~3种除草剂化除,同时建议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分开喷雾,先化除禾本科杂草,隔3~5 d后再化除阔叶杂草。
2.7 抓好中后期2次“一喷三防”
改过去在小麦齐穗期进行1次“一喷三防”为在初花期和扬花后灌浆前期进行2次“一喷三防”。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可用井冈霉素、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等及其复配剂防治;虫害主为蚜虫、吸浆虫、粘虫等,可用氧乐果、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甲维盐、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及其复配剂防治。小麦生长中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吸水能力变弱,容易发生脱力早衰,可喷施防早衰的调节剂(如胺鲜酯、氨基酸、腐植酸、芸苔素、磷酸二氢钾及其复配剂)。将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剂兑在一起喷雾防治病害、虫害和早衰,既可节约防治成本,又能互补增效。
3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66-67.
[2] 陈卫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42-43.
[3] 李洪梅,白洪立,孟淑华,等.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3):99-102.
[4] 赵广才.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