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指导
2018-10-20杨佳维
杨佳维
摘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阐述了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丰富的理论内容还揭示了生产规律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构建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施的过程中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及重要指导,牢牢把握理论基础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使之能够长期并正确指导我国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社会发展理论 具体指导 小康社会 “中国梦”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226-0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以来,其科学的内容对中西方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中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实现“中国梦”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施这三个具体实践成果出发,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及价值,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虽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艰难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较为热点的贫困问题、经济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进程,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马克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性内容加以探究,对其观点加以引用与创新,才能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从而解决在我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诸多艰难性问题。
首先,从马克思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来看,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点研究内容。马克思认为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继而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使人类社会朝着更完善、更和谐、更富裕的方向发展与前进。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这一观点,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所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需要,坚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与否、发展的程度如何,不仅仅是以社会客体发展的状况来衡量的,而且是以发展的结果对主体的价值关系来确定的。”[1]由此可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表现。
其次,我国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际地位与往昔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大有不同。因此,既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内容加以把握,还要与当下的现实环境相结合,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更加科學准确,更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总结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及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充分结合现时代国际背景的特点。[2]“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日益增强的世界经济体系,都要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制约。”[3]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会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这里所说的机会是指我国经济在世界市场的各个经济运行环节得到良好的发挥,同时也使我们在国际大环境中学到了新技术、新理念;挑战是指在资本国的经济垄断和扩张下,给我国带来的诸多影响包括经济危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把握优势与劣势,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顺利完成。
最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表明,社会道路的选择既尊崇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不排除道路发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基于这一观点不断前进的,既遵守了道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不断探索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才使各种社会发展的特殊理论得以正确阐释,而对各种社会发展的特殊理论的分岐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一般理论的深化和完善。”[4]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首先,各国家、民族之间的发展道路均具有统一性,都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共性和普遍性;其次,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背景使之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5]对此,我们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吸纳马克思的观点和立场,不断提高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创新能力和文化知识素养,为我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中国梦”的构建与实现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了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即社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的更迭等等。这些理论内容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相关理论渊源以及经典体现。首先,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有很多种,其划分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向前发展的历史,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发展规律,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一个较低级的社会形态必然被一个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中国梦”的构建与实现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正确的指导下,历经二十多年的,在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与支持下,勇于创新,不断前行,推翻了一个又一个错误的、不适合的制度,走出了一条由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在党和人民共同铺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依靠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得以实现。只要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进程,这个时代就是属于人民的,人民用智慧造就了这个时代,这一时代的新气象,新风貌,汇聚了无数人民点点滴滴的努力,人民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而“中国梦”也将在全体人民的不断奋斗中实现。
其次,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观点与“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系。实现人民的梦是我们党和国家共同的心愿和努力的方向,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马克思对个人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看法: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6]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社会阶层和社会形态的分析与阐述,又由我们党和国家加之创新并与实践科学的相结合,为中国开辟出了一条真正能够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这就是说,党和国家作出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施的指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得以建立的科学体系与观点。理解社会要从社会关系这一内容入手,将社会关系看作整体。其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继而将社会发展过程看作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依靠着科学的哲学原理,解决了现实社会中诸多在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相关问题。科学发展观据此形成了诸项观察原则。其原则及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由其特定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们的生产关系。第二,社会观察的任何对象都是一定的具体整体,这个整体总是处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中,对作为确定认识对象的该具体整体的认识,取决于对该对象所属的更大整体的认识,因该对象的性质由其更大的整体决定。第三,任何整体都是历史的整体,是历史的具体整体。这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被完整地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总结出的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善且科学的理论内容。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一般问题做了科学的解释与回答,这一内容符合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脚步。对于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般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注重社会整体性,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发整体论认为社会并非是多个子系统简单组合在一起的,而是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存在的。各个子系统都处于其中并不断发展变化,只有通过充分的相互协调发挥各部分的优势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加强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入了解我们党所坚持的这一内容会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的积极贡献,并从思想观念上加强对全面性的理解,从精神层面理解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指导。
首先,要正确引导人民的发展思想,实现对片面发展觀的超越。片面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社会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单纯追求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强调GNP的快速增长。这些片面发展观的表现对全面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这种模式带来的“有发展无增长”或“无发展的增长”所带来的结果是十分消极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完备且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创新并形成了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符合新时期背景下的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向前推进。
其次,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全面性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决定,是在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而存在的概念,一个历史的具体范畴。其相对性体现在全面中仍存在着重点问题和重点要求,全面中仍存在着主次任务之分,而重点问题与主要层面的提出又具有片面性。十三届三中全会虽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但忽视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问题。[7]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十三届三中全会实践后的弊端加以弥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把握经济以外的社会力量,推动我国进一步实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结合起来看待,马克思很少将人与社会分开来阐述,人与社会是相一致的,二者不可分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个人的独特问题。个人发展的独特的问题是脱离社会而言的,即人学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虽说其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高于社会主义社会,但其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经济弊端,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未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而我国自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发展意义。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的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据此,我们需要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立场具体分析,进行科学创新,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构建和实现、可续发展观的形成及实施的指导结果可以看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中国取得发展的基石。通过我国的具体情况与理论相结合,使其理论价值得以真正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以理论为依据,结合国情,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快更好,才能使我国的百年目标得以实现,才是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丰子义.全球化视域中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J].哲学与时代,2011(1):24-30.
[2]马洪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A].黑河学刊,2017(3):58-60.
[3]李银娥.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16(4):99-103.
[4]郭玲玲.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及其理论深化[J].辽宁大学学报,2013(1):60-65.
[5]侯衍社.沈雁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J].求实,2003(4):9-1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
[7]赵成,梁树发.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A].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23-2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