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Education 21 Kulim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2018-10-20王新建王炜倩张平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动机教学策略

王新建 王炜倩 张平

摘要:本文考察了印尼Education 21 Kulim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总体特点以及性别对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动机为该校学生主要动机、自信心动机维度最低。不同性别在工具型动机、人文氛围、主观努力和正面学习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大于男生。依据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特点,本文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语学习 动机 性别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46-03

汉语是世界人民最流行的第二语言学习选择,研究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是海内外国际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学习动机,即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单一的结构组成,而是由各种心理动力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构成的完整的动力系统。[1]根据Gardner(1985~2001)的社会教育教育模式[2][3],并结合Csizér&Drnyei;(2005)对动机维度建立的研究[4],本文将学习动机划分了六个维度: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人文氛围、正面学习态度、主观努力、自信心。

一、前言

印度尼西亚近年华文教育开展势头良好。笔者有幸通过汉办来到廖省北干巴鲁市一所华校任教。Education 21 Kulim是一所以英语和汉语为特色的华人国际学校,汉语课程从幼儿园起即开展,贯穿该校所有年级。学校汉语教师9名。笔者在初高中部任教,初中部和高中学生总数为144人。为了加深对此地汉语教育的认识,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汉语学习的态度,笔者以任教学校的初中8~9年级、高中10~11年级1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学习动机。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1)该校中学生动机总体特点;

2)性别对动机的影响;

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文依据温晓虹量表[5],并根据学校情况对其中题目稍作变动,共制作调查问卷116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共11题;第二部分为动机情感态度调查,共30题。问卷采取五级量表法: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没意见、4=同意、5=非常同意。某项得分越高,表明强度越强。各动机题项为:融入型动机4、10、11、12、13;工具型动机1、2、3、5、9;人文氛围6、7、8;正面的反馈14~18;主观努力19~23;自信心24~3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受调查学生92.8%为华裔,7.2%为非华裔。其中女生51人,男生47人。使用汉语(包括福建话)作为多语之一的学生占比达79.8%。40%的學生都参加过中文补习。

(一)动机总体特点

问卷中关于动机问题有30题,为了更具体探究被调查学生动机情况,本文将每个题项均值做了对比。

问卷中关于动机问题有30题,为了更具体探究被调查学生动机情况,本文将每个题项均值做了统计。

统计发现,均值分数前三的为第2题(3.95)、第8题(3.77)、第9题(3.77),此三个问题分别为:

2. 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

8.父母或学校让我去学习汉语。

9.因为我未来工作可能用到中文。

这三项最为突出,这说明学生们更看重汉语汉语的实际功用价值。另外,受调查学生绝大多数为华裔,父母为他们选择了华校Education 21 Kulim,该校汉语为必修课。

另外分数排名后两位为第30题(2.43)、21题(2.57)。

30.下课后会跟同学朋友说中文。

21.我能明白课堂里难的阅读材料。

这表明学生们课后主动使用中文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投入和动机强度不高。难度大的阅读材料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从表1可得出:中学生工具型动机最为突出,这与当今的汉语热和汉语在当地社会发挥的经济价值有关。当今中国与印尼的商业往来频繁,汉语人才成为市场“紧俏商品”。笔者与本地华文老师交谈,了解到现在印尼学习汉语的热度高涨,很多华裔毕业生也会选择做中文老师、翻译、导游。但第5题,通过HSK 考试这一项也属于工具型动机,均值却低于同维度的其他项。这可能由于受调查者为中学生,虽然汉语是他们的必修课,但学校并没有硬性要求他们通过HSK考试,仅仅是鼓励参加。剩下动机排序依次为融入型动机>人文氛围>主观努力>正面学习态度>自信心。

融入型动机包含:心理上把自己和汉语语言社区以及汉语本族语者融合起来;更好地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产物。①受调查者绝大部分为华裔,这里华裔主要集中在北干城区,华人之间经常使用福建话或其他地域性方言甚至少量普通话日常交流,形成了华语语言社区。另外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经常会听中文歌曲或看中国电影,所以融入型动机也较强。

主观努力和正面学习态度比较低,这与初高中生年龄尚小、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有关系,他们主动学习汉语积极性不高;并且很多学生是由于父母要求和学校安排才学习汉语,因此缺乏正面的学习态度和体验。但主观努力的单项里“我会尽力完成作业”均值较高,为3.72,这源于学生对老师要求的服从。自信心动机均值最低,仅为2.8。这反映了学生们学习时的自我效能感,即对以往经验的评估和自我能力的信任度还不够强,学习汉语有焦虑感。

(二)性别对动机的影响

为验证性别是否对动机有影响,本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工具型动机、人文氛围、正面学习态度和主观努力这几项动机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正面学习态度和工具型动机差异非常显著。但在融入型动机和自信心两个维度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在各维度的差异,本文将男女生各维度动机均值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动机维度均值是有差别的。虽然在融入型动机和自信心两项没有显著差异,但女生各维度学习动机的强度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能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注重汉语的实际功用。本文将性别和工具型动机进行交叉分析,约有78%的女生倾向于汉语对未来找工作有帮助,因此她们工具型动机更突出。在整体学习汉语的氛围里,女生由于性格特质影响,更容易受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她们比较敏感也更加看重成绩。女生学习汉语时比男生持有更积极正面的态度,为了取更佳成绩,她们主观能动性更强烈,而男生相对散漫,不太注重成绩。这与每次汉语测试成绩相符合,女生的汉语考试成绩一般高于男生。因此女生在正面学习态度和主观努力两个动机维度的均值更高。

三、调查结论与提升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调查结论

本文研究了北干巴鲁一所华校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总体特点以及性别对动机的影响。通过描写性统计分析,得出学生从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人文氛围、主观努力、正面学习态度到自信心,动机强度依次递减。工具型动机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刘霜[6]对泰国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是近似的。但主观努力和自信心为最低,说明学生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烈,汉语学习带来的积极体验还不足,说汉语还会有焦虑感。这一方面由于汉语难度过大,该校使用新加坡教材《小学华文》,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文难度较大,课文中的教学重点不突出,课本更接近于中国本土小学生语文教材,与国内近年出版的对外汉语类教材相差较大。心理学研究显示,当学习难度太大的或者太小,动机水平偏低,只有中等难度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汉语学习难度大时,也就不容易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很高,但主观努力程度不足,这是学生年龄导致的,虽然他们有学习汉语的原因,但行动力却不足,比起相对困难的主动学习,他们更喜欢欣赏中国电影和中文歌曲。课堂上学生多次请笔者播放电影。但如果笔者布置其他任务,他们也会完成,程度佳的学生自己完成,程度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则选择求助同学。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被动。性别不同对动机影响有差异。总体来说,女生比男生的动机强度更高。在工具型动机、人文氛围、主观努力、正面学习态度这四个维度两者的动机有显著差异。

(二)提升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根据该校学生学习动机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1.充足的语言环境

这里的学生的父母绝大部分会讲福建话和部分普通话。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汉语的课后交流任务,如让学生对家长访谈。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父母多以汉语和孩子日常交流,创造足够的语言环境。

2.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傳统课堂老师注重怎样教,却忽略学生学什么。老师在教学之外,也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想和中国人更多地交流,有的喜欢中国的电影和音乐,有的学生想以后从事和中文相关的工作。教师在编选教材时,可以适当增添文化元素和影视作品欣赏等,也增加类似于问路、天气、爱好等话题性口语练习。

3.教材

该校《小学华文》教材程度较难,脱离生活实际。那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改编,将课文改编成对话或者情景剧。这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课本难度。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课堂活动

凭借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教学资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游戏、流行音乐还有影视资料来吸引学生,提升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结语

由于国情与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北干巴鲁华人学生的动机具有独特性。本文探究了Education 21 Kulim学校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特点以及性别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但条件限制,本文调查对象仅为一所华校的中学生,样本有局限性。时间有限,也未对学生的动态学习动机跟踪研究。希望本篇能抛砖引玉,对北干巴鲁地区华校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师有效地激发印尼中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方法。

注释:

①温晓虹.汉语为外语的学习情感态度、动机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3(1):73-74.

参考文献:

[1](美)H.C.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42.

[2]Gardner,R.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Baltimore,Maryland: Edward Arnold,1985.

[3]Gardner,R.C.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The student,the teacher,and the researcher[J].Texas Papers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1(6):1-18.

[4]Csizér,K.&Z.Drny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choice and learning effort[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5(89):19-36.

[5]温晓虹.汉语为外语的学习情感态度、动机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3(1):73-74.

[6]刘霜.2012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2:21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动机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渤海大学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能力